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兰木伦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及其重要考古发现,促使考古工作者开展乌兰木伦河流域的系统旧石器考古调查,目的是确定乌兰木伦遗址原料产地,以及进一步丰富乌兰木伦河流域的古人类活动信息。经2011年和2013至2014年西乌兰木伦河流域的旧石器考古调查和试掘,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更是找到了一大批新的旧石器考古地点。调查共发现旧石器地点77个,采集近2000件石制品和少量动物化石。目前,这批资料已以报告形式正式出版。

  2022年,为了解乌兰木伦河全域旧石器遗存的分布和保存状况,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和鄂尔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对东乌兰木伦河流域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旧石器考古调查,取得了重要收获。本次调查共发现旧石器地点99个,采集石制品近万件。部分地点仍有原生地层,石制品的分布、构成保存较好,为解决这批材料的年代问题提供了可能,也为进一步探讨古人类行为提供了较好的实物资料。

  东乌兰木伦河的地质地貌表现出越靠近河的源头,阶地越少,山顶与河面直上直下比较陡峭,裸露基岩砾石层较多,地表石制品较少;中部则河流阶地较多,基岩砾石层也很多,各级阶地石制品都很丰富;再往下则又变成直上直下的地貌形态,但地表都被晚近的沙土覆盖,几乎见到砾石和石制品。这种分布可能与古人类对资源即水和石料的利用有关。

  本次调查发现的旧石器地点和石制品初步可以归纳出以下特征。

  (1)旧石器地点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群聚成团现象。

  (2)尽管大部分第四纪堆积受到后期剥蚀,但采集石制品总体上能够反映石制品打制过程大致面貌,石核、石片、工具等是一个基本完整的石制品组合。

  (3)在石核剥片技术中,最有特点的是单向剥片的向心石核。该类石核有一个不经修理的平整台面,由此台面剥片一周,并且剥片过程中一直能保持好的剥片角度以及有意对剥片脊的利用,反映石核预制技术已较为成熟。

  (4)尽管各个地点石制品在数量和类型上都有差异,但总体上工具类型是以锯齿刃器、刮削器和凹缺器为代表的石器工业组合。这一组合形式与乌兰木伦遗址相似。

  (5)工具类型中有两类加工十分精致。一是两面精修且去薄的两面器,一是单面精致修理的刮削器。加工技术采用了软锤法。这两类标本国内鲜见报道,与新疆吉木乃县通天洞、内蒙古赤峰三龙洞以及鄂尔多斯东北部张森水调查发现石制品可以对比。通天洞遗址该类标本所在地层的年代为距今4.5万年,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典型的莫斯特文化器类。

  (6)发现有典型的细石叶石核和细石叶,指示调查标本可能是多个时期不同文化石制品的混合体,至少存在旧石器中和晚期两个时段。

内蒙古鄂尔多斯东乌兰木伦河流域旧石器考古调查取得重要收获

调查发现的部分石制品

  鄂尔多斯高原在我国乃至世界旧石器考古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2010年乌兰木伦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再次掀起该地旧石器考古新的高潮。西乌兰木伦河和本年度东乌兰木伦河流域的调查收获,极大地充实了该地区的旧石器考古材料和旧石器文化内涵。(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鄂尔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执笔:刘扬、包蕾、秦旭光)

(图文转自:“文博中国”公众号)

标签:石器 制品 调查 发现 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