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周时期,如今的浙江中西部活跃着一个名为“姑蔑”的族群,但是古史对他们的记载并不系统完整。浙江省的考古工作者历经4年,在浙西的衢州市衢江区发现了一处西周时期的高等级墓葬群,规格属浙江同时期墓葬之最。专家认为极可能是姑蔑国的王陵。

浙江衢州发现的西周墓葬群或为“姑蔑王陵”

11月10日,部分器物在衢江区档案馆临时展出,这是孟姜一号墓出土的部分玦。冯源 摄

  这处墓葬群位于衢江区云溪乡的衢江北岸,已经发现10座,有6座进行了正式发掘。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馆员张森介绍说,6座墓葬中有2座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进行过发掘。其余4座则在2018至2021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衢江区文化部门进行发掘,它们分别是庙山尖土墩墓和孟姜一号、二号和三号土墩墓,出土了大量的玉器、原始瓷器、青铜器等器物。

  在庙山尖土墩墓,考古工作者在浙江域内首次发现了西周时期的青铜车马器。它们造型精美,纹饰独特。孟姜一号墓出土了我国年代最早的“人字形”木椁结构。这种营建方法是在棺外用木板构成“人字形”的椁,再在椁外先填木炭,后填熟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田正标曾主持发现了首座越国高等级贵族墓园,他说,孟姜一号墓的营建方式与后世的越墓有不少相同点,其墓葬等级在西周的越地中是最高的,当属王陵级大墓。

  孟姜一号墓的另一重大发现是“玦的复兴”。墓中出土了6组玉玦,单体数量约200件。目前已知的玉玦最早出现在黑龙江小南山遗址,距今已有9000年历史。此后,它又出现在距今8000年的内蒙古兴隆洼遗址。随后,玉玦“南下”到长江下游地区,出现在马家浜、河姆渡、崧泽、凌家滩等遗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向明研究员说,在那以后,玉玦消失了一段时间,到商周时又复兴了。此次出土玉玦的区域,应该是商周时期百越地区玦的“复兴地”。这种成组的玦饰甚至传播到了战国到西汉前期的滇国,也就是今天的云南一带。

浙江衢州发现的西周墓葬群或为“姑蔑王陵”

11月10日,部分器物在衢江区档案馆临时展出,这是孟姜一号墓出土的部分玦。左为水晶玦,右为玉髓玦。专家认为,这里就是商周时期南方百越地区玦的“复兴地”。冯源 摄

  孟姜三号墓则是浙江地区同时期最大的土墩墓。它残留的土墩直径约70米,出土各类随葬品约200余件(组)。其中,以原始瓷器最为精美。张森说,结合碳14同位素测年和对出土器物的分析,这批墓的营建时间应该是从西周早期至西周中期偏晚。

  土墩墓流行于西周至春秋的江南地区,人们在平地修建土墩,再将死者葬在墩顶。浙江大学教授林留根长期从事土墩墓考古研究。他表示,修建土墩的葬法一直影响到后世的陵墓封土制度。此次发现是土墩墓研究的重要突破,它们当属高等级的贵族墓葬,换言之就是王陵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陈元甫研究员表示,和浙江北部的越墓相比,这批墓葬有相同之处,但是也有很强的地方特色,考虑到其等级之高,应该与当时的姑蔑国有关,属于王陵级别。

  “此次发现是西周考古的重大发现,百越考古的重要突破,遗存的性质极有可能是姑蔑王陵。”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说,此次发现对于研究玉器传承、原始瓷起源、墓葬制度发展等重大课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杨建武表示,此处墓葬是浙江省内等级最高的西周墓葬,还有不少谜团待解,为此,文物部门将进一步加强保护,做好系统性的考古调查。

标签:考古 孟姜 出土 部分 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