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以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等单位密切合作,联合开展矿冶考古调查与发掘,进行科技检测,申报科研课题,并举办矿冶考古培训班和实验考古暑期课堂等多种活动,极大地推动了湖南省的矿冶考古工作。但是,如何立足于当前的考古发现和学术积累,全面揭示湖南古代冶金史面貌,创新矿冶考古研究理念与实践,我们仍在探索从文献、田野、实验室到保护利用的合作研究之路。
2020年8月,受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研究员、副所长高成林研究员邀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党委书记陈建立教授专程来湖南商洽如何全面推进湖南矿冶考古工作。考虑到近年湖南矿冶考古工作重点一直放在湘南地区,有必要对矿产资源丰富、以往曾有重要冶金考古发现的大湘西地区(行政区划包括张家界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组织一次专项考古调查,以完善湖南矿冶考古的区域布局,为深入探讨湘西与两湖平原、湘南、峡江以及云贵地区的文化与技术交流问题,推动该地区文明进程研究提供考古资料。8月19日至22日,双方联合组队,先后考察了桑植朱家台遗址、官田遗址,保靖四方城遗址、麻阳铜矿遗址,参观了一系列市县博物馆、文物库房。通过调查掌握了各遗址的现状,并收集到一些新的冶金考古线索。
朱家台遗址位于桑植县澧水西岸的新城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张家界市文物工作队发掘了该遗址两处汉代铁器铸造作坊,发现的遗迹有熔铁炉、操作土墩台、水井、水池、水沟、道路和房基、柱洞等,冶炼遗物有铁坩埚、铁勺以及各种形制铁工具的泥范。两处作坊相距150米,应同属于一个熔化铁料铸造铁器的铁工场,以往的发掘基本揭示了作坊布局和生产冶炼流程。本次考察发现,朱家台遗址整体都被桑植县后期建筑覆盖,无法再开展相关田野工作。考虑到这是长江以南地区发现的为数不多的一处汉代铁工场址,其铸造设备和技术及产品都具有独特的风格,若能对该遗址出土的有关冶炼遗物补充开展科技检测工作,将对研究汉代南方地区铁器铸造工艺和铁器生产具有重要价值。
图一 朱家台遗址远景
图二 朱家台铁器作坊复原模型(张家界市博物馆展示)1.处理矿石 2.熔铁 3.铸铁 4.打铁
官田遗址位于桑植县郁水河和甘溪河交汇处西侧台地,2015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地市文物部门曾做过小规模抢救性发掘。发现一些特殊遗迹,如形制规整经过燃烧使用的灰坑和多组并列或垂直的灰沟遗迹,出土了泥芯、炉渣等冶炼遗物,结合对冶炼遗物成分检测分析,判断这是一处与生铁冶铁有关的遗址。由于遗址位于两河交汇处的宽阔台地,交通便利,古人可能利用水路将山里开采的铁矿石运至此处冶炼。推测该遗址与相距6公里的朱家台汉代冶炼作坊遗址有时间上的承接关系。此次现场勘察发现遗址残存约1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度约50至80厘米,地表采集到大量陶片和少量铁渣。由于遗址分布范围明确、整体保存较好,为复原出此地的采矿、冶炼、铸造的完整生产工艺流程,进一步理清与朱家台铸铁作坊的关系,调查组建议,有必要在合适的时机对该遗址开展更大规模的考古发掘。
图三 勘察官田遗址
图四 官田遗址出土的陶片和炉渣
四方城遗址位于保靖县东面约5公里的迁陵镇,地处酉水河北岸,是汉代迁陵县县邑所在。冶炼遗存位于遗址中心区域,在1993年大型基本建设中发现时已遭到一定程度破坏。该遗迹是一座开凿在石灰岩山体之上,边长为3米的正方形半地穴式房屋,房屋中心有一较大圆形柱洞。在房屋内发现炼炉台、铜片和大量铜渣,因此判断这是一处汉代小型铸铜作坊。遗迹清理后进行了原土回填保护,现冶炼遗迹埋藏距地表深度1.7米。本次考察,陈建立教授对当时出土的冶炼遗物进行鉴定,发现有炉壁残块、鼓风管、坩埚残块、铜渣、小铜锥等冶炼遗物,对其中的坩埚残块和铜渣提取了检测样本。由于这是一处特殊的铸铜作坊遗迹,可以填补这一时期湖南铸铜作坊的空白。调查组建议对该处遗迹重新进行清理,采用筛选和浮选的方式收集回填土中的冶炼等遗物,以便更清楚地了解冶炼炉等遗迹的结构功能和当时的冶炼技术。
图五 勘察四方城冶炼遗迹原址
图六 陈建立教授鉴定四方城遗址出土的冶炼遗物
麻阳战国铜矿开采遗址位于辰溪、麻阳两县交界处的九曲湾,东距麻阳县城16公里。1979年和1982年由湖南省博物馆带队进行过考古调查,发现古矿井14处,对木支柱保存较为完好的22号“老窿”中的一段进行了实测和抢救性清理,发现各种采矿遗迹和采矿工具,其中保存较好的古采矿空间、巷道、“火爆法”痕迹为研究当时楚国的采矿技术水平提供了宝贵的材料。本次考察是在参与当时调查的麻阳铜矿高级工程师李文材老先生的指引下进行的,相继勘察了18号和22号“老窿”的洞口。目前所有“老窿”都已被填充,根据清理简报,22号“老窿”有分上下层开采的情况,即将厚1.4—1.87米的矿层分两层,依次开采了上下的富矿,留下中间的贫矿形成“楼板式结构”以维护矿井的稳定性。此次勘察,在22号“老窿”洞口发现了多处废弃矿石堆积,矿石的长径大致在15—25厘米,表面具有一定风化程度。分析这是将开采的矿石在洞口附近进行分选,将高品位的矿石挑选后遗留下来的粗矿石。麻阳铜矿遗址是我国古代采矿和冶金史上的一处重要发现,目前来看,各个采矿洞遗址周边环境整体改变不大,且在洞口残留有大量粗矿石标本,调查组建议开展系统调查,去探寻可能存在的冶炼遗迹及当时人们的生活居址。
图七 李文材先生介绍当时调查情况
图八 麻阳第18号古采矿洞
图九 采矿洞附近大量原矿石
在本次调查中,对各市县博物馆和文物库房的金属器进行了考察,尤其是商周、秦汉以来的青铜器、铁器,观察到大多数金属类文物在库房中不断遭受锈蚀损毁,了解到目前正有计划进行专业的保护修复工作。调查组建议在开展保护修复之前或期间,加强铸造工艺、合金成分、铅同位素比值、X射线无损探伤等方面的科技检测分析,结合器物出土背景、类型、纹饰等进行考古学研究,更加充分揭示、更好展示其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
图十 考察张家界市博物馆
本次考察,对湘西地区以往考古发掘的矿冶遗址进行了实地勘察,了解了各遗址的现状,并根据各遗址的现状确定了相应的工作方案。通过问询地方文物工作者和矿冶部门技术人员,收集到一些新的冶金考古线索,这有待进一步踏勘核实。在考察中,调查组与地方各级文物部门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展现地方矿冶文化,将文化和旅游深入结合,将矿业文化的开发利用融入到地方经济建设中。
本次考察是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开展的有计划、连续性的矿冶考古调查工作之一,双方一致认为文博单位与高校科研院所应聚焦重大学术问题,以稳定的队伍,持续地工作节奏,开展紧密合作,将双方资源优势发挥到最大,共同推动矿冶考古研究,推动文物保护事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