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槟榔是一种在我国台湾、海南、广西等槟榔原产地都有的习俗,据统计,台湾约10%的人口有嚼槟榔习惯,而海南人嚼槟榔的比例达到38.42%,其中30至40岁人群更高达50.36%。地方的广泛食用,使嚼槟榔早已成为当地的一种文化。

汉代时期,嚼槟榔是黎、壮等族妇女嗜好。嚼食时,用放有少量灰浆的“扶留叶”包裹,放入口中慢慢嚼咽,直至口中生津、口唇变红。

专家提醒,槟榔是世界卫生组织所列的一级致癌物。吃槟榔对健康不利,人们应戒除吃槟榔。有嚼食槟榔习惯的人如出现口腔内溃疡久治不愈、口腔黏膜有白色及暗斑等征兆,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以排除癌变可能。

嚼槟榔的起源

槟榔危害

嚼槟榔对牙齿、口腔危害很大,经常嚼槟榔,会严重磨损牙齿,牙齿表面磨耗,牙釉质缺失,保护层破坏,牙齿变红变黑,严重影响美观,甚至提前脱落。另外长期咀嚼会加大颞下颌关节负重,引起关节弹响,疼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导致关节盘穿孔。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03年就已将槟榔列为一级致癌物,国家食药监总局2017年发布的致癌物完整清单,槟榔果亦被列为一类致癌物,长期嚼食将导致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造成口腔不可逆转的损害,继续下去将有导致口腔癌的可能。长期嚼食槟榔者,会出现口腔黏膜发白、发硬,继而发展成口腔黏膜纤维化,导致张口受限,舌头伸不出来,口腔出水泡、溃疡、白斑、扁平苔藓,最终可能发生癌变。口腔黏膜纤维化是一种癌前疾病,有百分之五的癌变概率,颊癌、舌癌、牙龈癌等都由此种疾病转变而来。这个过程有长有短,短者数月,长者可达十几年;另外,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口腔扁平苔藓和口腔白斑等黏膜病,也有发生癌变的可能。如出现口腔溃疡久治不愈、口腔黏膜有白色及暗斑等征兆,应该及时到医院排除口腔癌的可能性。经常嚼食槟榔会造成口腔溃疡、牙龈退变、黏膜下纤维化,目前医学研究发现咀嚼槟榔会令口腔癌的风险上升8.4-9.9倍,槟榔果中的槟榔素和槟榔碱具有潜在的致癌性,槟榔的花、藤都含有致癌物质,这些物质包括槟榔生物碱、槟榔鞣质、槟榔特异性亚硝胺和活性氧等。美国和日本曾用槟榔提取物进行实验,发现会导致鼠类癌变。

2011年《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发表研究称,在流行嚼槟榔流行的国家和地区中,口腔癌的发病率名列前茅。世界上槟榔消耗最大的国家是印度,该国的口腔癌发病率居世界第一位。居世界第二的是巴布亚新几内亚,该国接近60%的居民咀嚼槟榔。中国台湾地区也是咀嚼槟榔成风,每10万男性居民中就有27.4例口腔癌患者。医学界已发现槟榔与咽癌、喉癌、食道癌等有明显相关。央视亦有报导多例因咀嚼槟榔导致口腔癌的案例,很多都令人触目惊心。“十个口腔癌,九个嚼槟榔”已经是一个客观的事实。2018年4月14日,湖南湘雅医院官网发文称,在口腔颌面外科46病室,现50位住院患者有45人患口腔癌,其中44人有长期、大量咀嚼槟榔病史。故有嚼槟榔习惯的人,应该尽快戒除,以免危害健康,后悔终身。

标签:槟榔 口腔 黏膜 导致 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