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1月22日,美国红D航线(Red D Line)旗下的一艘蒸汽船瓦伦西亚号(SS Valencia)在加拿大的西海岸温哥华岛(Vancouver Island)附近触礁沉没,导致100余人丧生。
这其实是一起非常普通的海难,1月20日当瓦伦西亚从旧金山出发的时候,天气晴朗,可见的未来也毫无风暴的迹象,所以这条船上的65名船员都毫无防备,带着108名乘客,高高兴兴地上路了。
谁知大意了。
当时的天气预报能力比不了今天,也没有卫星云图,预测天气全靠地面观测,所以几乎是毫无意外的,1月21日海面上突然刮起了巨大的东南风,海面上的能见度也迅速降低,虽然船上的船员航海经验都非常的丰富,但还是很快就迷航了。
这时候的瓦伦西亚号看不见陆地,强风和海潮强迫这条船继续向前。
船上人员都十分紧张,不过还好,他们都很冷静。船长认为如果他们能够驶入胡安·德富卡(Juan de Fuca)海峡,那么他们马上就可以躲开这场风暴。
这个判断是正确的,可是天不如人愿,他们在低能见度和大风的恶劣环境下错过了海峡的入口,直接驶入了太平洋。
1月22日午夜前不久,这艘船就在温哥华岛西南海岸附近的一个礁石区撞上了一块巨大的珊瑚礁。
在触礁事故发生后,船长立刻下命令倒退,准备在附近的浅滩处搁浅。可是当船开始倒退的时候,因为海浪太大,直接把船体给冲歪了,导致那块礁石在船上划开了一道大口子。
结果船体迅速进水倾斜,眼看就要沉没了。
这时候,船长也慌了。
其实船不怕出事,就怕带头的慌神,人类的无数次船难都证明了很多时候船长错误的命令比船难本身更可怕。
船长要求迅速放下所有救生艇,可是因为船身已经严重倾斜,当时的救生艇需要尽可能的在水平面放置才不会沉没,于是,船上搭载的七艘救生艇全都打了水漂,最先放下的三艘救生艇有两艘瞬间就倾覆了,即便如此,船长还是坚持放下所有的救生艇,这直接导致救生艇上100多名乘客在一个小时内就全都葬身鱼腹。
不过船长还是比较有职业操守的,他按照惯例,随船下沉殉舰了。
最后,跑到岸上的幸存者只有12个人,就在这12个人经历磨难以为自己已经逃出升天的时候,一个大浪打来,其中三人顺着海浪又被卷走。剩下的九个人沿着悬崖小心前进,终于在树林之间发现了一所通信站,于是他们发出救援信号后得以幸存。
在瓦伦西亚号沉没了六个月之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当地的土著人向美国当局反应,说他们在海岸线上看见了一艘救生艇,这首救生艇在离海岸不远的一个山洞里,洞穴的入口处被一块大石头阻挡,当局于是派出了救援人员,结果发现救生艇内有人类骨骼,可是无法确认这个救生艇是否是瓦伦西亚号上的救生艇,也解释不了为什么救生艇会卡在这个洞穴中,至于上面骨骼所属何人,更是不得而知。
在瓦伦西亚号的幸存者回到了西雅图之后,他们将自己的经历传到了很多过往的船只上的船员,当时就有其他船只船员向他们反映,说自己疑似在瓦伦西亚号沉没之后,还看见过这艘船。
1910年,西雅图时报(Seattle Times)刊登了一篇报道,来源出处不明,号称有一些水手声称在帕努纳角(Pachena Point)的地方看见了一艘和瓦伦西亚号一模一样的船只,甚至能够看清在甲板上有很多人正在打扫卫生,但是当他们的船开到附近的时候,这艘船瞬间就消失了。
在随后的几年,更有甚者声称他们在航行途中看见了瓦伦西亚号,船上很安静,周围漂浮着很多尸体,当他们想去打捞的时候,却发现船和这些尸体统统都消失了。
不过,这些报道中的水手通通都没有指名道姓,也没有乘坐船只的名字,更没有航海日志加以佐证,其实,无论你在海上看见什么,都很好证明,知道航海日志记录下来,那么就相当于是经过船只官方确认的,也就是经过船长确认的,可是当媒体在引述这些说法的时候,连最基础的航海日志都提供不了,也难怪作家布鲁斯·斯科特(R. Bruce Scott)在他做了大量历史调研的作品《太平洋船只墓地的历史》(Breakers Away: A History of Shipwrecks in the Graveyard of the Pacific)中得出一个结论:这些所谓目击“幽灵船”的传说,可能只是因为这个事件的影响力太大,人们对这类事故心生畏惧,希望死者仍然活在世间的憧憬罢了。
是不是觉得这个故事不够“幽灵船”呢?
这也非常正常,因为瓦伦西亚号的船难属于有始有终,也有幸存者,沉没原因也非常的清楚,所以说这样一艘沉船在后来竟然变成了“幽灵船”,悬疑的因素不多,很容易就可以理解为“船员的幻想”,那么我们接下来看一个比较典型的“幽灵船”吧。
这艘“幽灵船”说起来非常的有名,因为它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帆船——丹麦海军的哥本哈根号(Kbenhavn)。
哥本哈根号(图源:laststandonzombieisland)
这艘船从开始建造的时候就非常的曲折,因为当时人类没有这么大的帆船,所以哥本哈根号由苏格兰的两个造船公司雷米特斯(Ramits)和弗格森(Ferguson)联合修建,要知道这两家公司可都是当世在苏格兰数一数二的造船公司,无论从技术还是资金上看,哥本哈根号是一首非常成熟的帆船。
因为当时已经出现了蒸汽船技术,所以哥本哈根号安装了一个辅助的柴油发动机和一台无线发射器,总计3965吨,从1913年开始修建,一直到了1921年3月24日才下水。
因为开始建造的时候,帆船技术还是主流的造船技术,可当到了1921年帆船已经快要退出航海界了,要知道这个时候日本人连航母都已经造出来了,所以才狗尾续貂的人家了一些现代设备。这艘船下水之后,也没有什么其他的用途,于是就被丹麦的东亚洲公司(East Asiatic Company)作为训练帆船给拖走了,其实当时世界各国都还有很多这样的帆船在做训练船,不过这么大的五桅帆船已经非常少见了。
从1921年到1928年,这艘船雄赳赳气昂昂的进行了九次长途航行,访问了这个世界上的每一块大陆,环游地球两周。
你可能从来也没有听说过这家叫做丹麦东亚洲公司的企业,为什么这个企业还需要训练船呢?因为这家公司就是一家航运公司,包括客运和货运的全球线路。1897年,东亚洲公司在哥本哈根成立,刚开始的线路就是连接哥本哈根到泰国曼谷这两个城市的一条远东客运和货运线路,后来公司业务发展非常的顺利,就增加了波罗的海和黑海的路线,这时已经是1899年了,他们在圣彼得堡成立了子公司,1908年开通了,非洲的贸易路线,到了1916年,又开通了到北美的航线,至此,东加州公司成为了一个涵盖全球航线网络的大型运输公司。
之所以你觉得东亚洲公司这个名字非常陌生,是因为他们进入中国市场非常的早,早在1897年,这家公司就已经开展了到中国的货运线路,并且起了一个非常接地气的名字——宝隆洋行。
这家公司的船只非常的多,除了丹麦王储、公主等重要人物是他们的常客之外,就连温斯顿丘吉尔都有他们的会员卡,因为船只非常的多,所以他们建立了一个大型的培训机构,专门培训新手海员,这艘哥本哈根号五桅帆船就是这样成为他们的训练船的。不过多说一句,现在的宝隆洋行只是一家货运机构,再也没有客运业务了,因为从20世纪20年代起,他们收到了航空业的冲击,所以在1969年公司取消了客运服务。
接着说哥本哈根号。
1928年的9月21日,哥本哈根号从丹麦出发,前往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进行他的第十次远航,当时的船长是汉斯·安德森(Hans Andersen),船上一共有75人,包括26名船员和45名公司的学员,同时,船上还搭载了很多的货物:一大批水泥。
实际上这次行情是这艘船的最后一次航行,他们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卸载这批水泥之后,就会继续将另一些货物前往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然后拉一大批小麦返回丹麦,之后这艘船就将退役。11月17日,哥本哈根号顺利的抵达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在船员们和当地的码头工人合作下卸载了船上的水泥,可是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船上的现金不够用了,导致他们无法付款,前往澳大利亚的那批货物就迟迟运不上船,所以他们最终的离境日期被拖后了将进一个月的时间。
12月14日,安德森船长终于搞定了资金问题,拉上了那批向澳大利亚运送的货物,向着墨尔本出发了。
这趟航行预计需要45天,到了第八天,也就是12月22日,哥本哈根号碰上了一艘挪威货船,挪威船长威廉·布鲁默(William Blumer)通过无线电和安德森进行了短暂的交谈,安德森表示他们现在一切非常顺利,可是到了晚上,布鲁默再次试图联系哥本哈根号的时候,哥本哈根就再也没了回应,世界上最大的帆船,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的海面上消失了。
这件事情诡异的倒不是这艘帆船就这样没了声息,而是丹麦方面似乎觉得这是一家非常正常的事情,当然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东亚洲公司认为,鉴于到澳大利亚的航程所需时间非常的长,所以哥本哈根号长时间没有和公司联络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所以他们就忽略了这艘船,一放就是好几个月,根本就没有人想起他们来。
一直到了1929年的四月,东亚洲公司终于觉得不对劲了,好像少了一艘船,于是就派出了调查员前往澳大利亚进行调查,可是澳大利亚根本就没有人看见过这么一艘船,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他们终于着急了。
紧接着,他们在挪威商船最后碰到哥本哈根号的墨西哥特里斯坦达库尼亚(Tristan da Cunha)海域附近进行了寻找,可是一无所获。于是,丹麦请求英国皇家海军加入搜索,英国人也在这片海域寻找了好几个月,但也没有发现任何迹象。不过,英国人找到了一些线索,有几个海岛的居民在1929年的1月21日曾经看到过一艘桅杆已经折断的大型帆船,可是这艘大型帆船并没有尝试停靠任何岛屿,而是一直向前行驶。
这就奇怪了,好好的一艘训练船,桅杆怎么会折断呢?这个区域在当时已经没有加勒比海盗了,美国和英国的军舰在此地的巡弋线路也非常的密集,可以说这里是地球上最安全的航行区域之一。
可是,航海事故就是如此,一旦没有目击者和幸存者,就很难说得清楚这艘船因为什么遇难了。
最后丹麦政府不得不对外宣布,哥本哈根号沉没,所有的船员丧生。
因为在当时找不到任何的证据,所以哥本哈根号沉没的原因只能够靠推测。当时有两种猜想,第一种是这艘船碰到了冰山,冰山这个东西满世界漂浮,说不定在哪就能碰到,当时的哥本哈根号可能是在能见度很差的洋面上突然遭遇了一块浮冰,撞断了桅杆,也很有可能使得船体严重受损,船只下沉速度太快,船上大部分船员又都是学员,没有能够及时做出反应,导致全员丧生。
另外一种猜想是遭遇突然的强风,使得船体在瞬间倾覆,甚至没有机会放下救生艇,导致全员丧生。
不管是哪一种,在当时都没有找到足够的证据支撑,倒是有一些传言,使得这次海难变得扑朔迷离。
在其沉没的第二年,多位智利渔民报告,他们目击了哥本哈根号,其中一位说得有声有色,他出海捕鱼,突然就在他的眼前出现了一首巨大的帆船,从外观上看,正是传说中那条船,黑压压的朝他驶来,吓得他赶快扔了渔网,掉头闪避,才避免自己的渔船被这艘帆船撞沉。
不过,这些渔民的证言并不可信,因为即便到了今天,我们的海洋里每天也仍然数百艘多桅帆船的身影,比如挪威的克里斯蒂·阿迪希号(Christian Radich),日本的日本丸号,美国的老鹰号(USCGC Eagle),2014年阿曼还下水了一艘全新的三桅帆船,就更别说20世纪初了。这些帆船有很多隶属于不同国家的海军、运输公司,他们多数都是训练船,所以即便这位渔民说的是真的,也很难证明这艘船就是哥本哈根号。
另外,智利当地本来就有“幽灵船”的传说,在智利的神话故事里,有一艘叫做卡略切(Caleuche)的“幽灵船”。
据说有一艘船在海上遭遇了风暴,结果这艘船很快就下沉了,所有的船员也都随之遇难了。这时海面上出现了三个美人鱼,这三个美人鱼都是来自于智利早期的神话传说中的著名角色,他们将这些船员的尸体带到了一艘船上,只要在这艘船上,他们就能获得永远的生命,在这艘船上,他们需要永远干活,谁也不能离开,每一个人都是这艘船的一部分,于是,当地的渔民就经常目睹到漂浮在洋面上的一艘巨大帆船,在这艘帆船里,灯火通明,大家一边干活一边唱歌,这种恐怖的景象深植于每一位智利渔民的心中。这个故事是不是有点耳熟啊?接下来会告诉你为什么。
卡略切(图源:网络)
这就是为什么智利渔民目击到哥本哈根号这件事并不可靠。
1930年7月,有一艘阿根廷到货船遭遇了风暴,在对甲板货物进行固定的时候,一位船员突然向船长汇报,说他看到了在自己船只不远处有一个黑影,这个黑影非常像是一艘五桅帆船,于是船长赶紧拿起望远镜确认,果然发现在暴风雨中似乎有一个黑影,这艘阿根廷的货船在靠岸之后,该船的船长询问海事当局,描述这个船只的外形,想知道是否是哥本哈根号,不过因为当时的能见度太低,而且目击者数量太少,没有人能够确认他们看见的究竟是不是一艘船,如果是的话,又是不是哥本哈根号。
于是,哥本哈根号就成为了当时流传在太平洋地区的怪谈,越来越多的人声称自己看到过这艘“幽灵船”,甚至还有人声称他们登上过这首“幽灵船”,船上空无一人,可是这些传言多数核实不了出处,只是在当时这个地区的海员之间广泛流传,你可以当成今天很多人在酒桌上传的他邻居二大爷的媳妇儿和王母娘娘一块吃饭的故事。
一个月之后,澳大利亚发现了哥本哈根号的残骸,这是一块写有“哥本哈根号”字样的船尾木板,随后的几天,在这个区域陆续发现了大量船只的残骸,包括船舶行驶证等等关键证据,在分析这些碎片后,基本上可以确认,冰山的猜测是正确的,但因为缺乏决定性的证据,所以它的沉没还是一个谜。
1934年,在南大西洋的布维岛(Bouvet Island)发现了一个漂流瓶,瓶子里有一本来自哥本哈根号上的学员写的日记,这个日记印证了“冰山说”的正确性。
哥本哈根号在12月22日晚上遭遇了一个漂浮的冰山,因为当时能见度实在太差,所以哥本哈根号几乎是直接撞上了冰山,随后,船只很快就倾覆沉没,幸存的船员们乘坐着救生艇逃离船只,可是这些救生艇很快就失散了,写日记的这个学员跟着他们船上的幸存者一起漂流到了一个岛上,因为无法求援也无法确定自己的位置,所以没有人能够找到他们,他只好把日记放在了漂流瓶里扔向大海,至今我们也不知道这本日记的作者尸骨埋在何处。
1935年,在非洲西南海岸外某个小岛的沙滩上,发现了一些人类的尸骨,他们很多被认真的掩埋,另外有一些散落在地面上,这说明这些遇难的人是陆续死亡的,没死的人埋葬了死去的人,最后的幸存者也死在了这里,无人掩埋,不过,没有证据表明这就是哥本哈根号上的船员。
哥本哈根号和瓦伦西亚号的故事非常的相似,这两艘船一先一后,虽然沉船事故原因不同,但都在沉没了之后流传出了一些传说。其实这一类的传说真的不胜枚举,从古至今,人类不知道发生了多少次海难事故,而在时至今日,现代人在有完善航行记录的情况下,都仍然对这类沉船故事津津乐道,更别说那些远古的先民了,比如刚才提到智利渔民,这些早期的航海民族本来就有这样敬畏海洋、缅怀死者的传统,虽然在卡略切号上,死去的灵魂离不开船,但对于活着的人来说,他们仍然活在海洋的某处,想起来也不会有那么难受,其实“幽灵船”这种传说的套路也大概如此。
排除掉在神话时代的卡略切号,人类有确切记录的第一艘“幽灵船”是洛维斌夫人号(Lady Lovibond),说它是第一艘幽灵船可能不太准确,应该说他是人类有确切记录的“幽灵船”中,沉船最早的,她的沉船日期是1748年的2月13日,在世界各地多达50余例著名“幽灵船”案例中,没有任何“幽灵船”比洛维斌夫人号更加古老了。
洛维斌夫人号(图源:网络)
这艘“幽灵船”是如何沉没的现在已经不为人知了,只有一个传说。据说他的船长是西蒙·里德(Simon Reed),一位高大帅气、清新有型的年轻船长,当他在葡萄牙的波尔图靠港的时候,里德爱上了当地的一位叫安妮塔的姑娘,这位姑娘也对里德十分倾慕,可惜这个姑娘已经的人订婚了,她的未婚夫叫做约翰·里夫斯(John Rivers),不过安妮她还是决定跟里德一起出港,离开她的未婚夫,去英格兰追求新的幸福。
不过里夫斯没有放过这两个人,他化装成一位水手,也登上了洛维斌夫人号。
在2月13日的晚上,船长在船上办了一个盛大的舞会,所有的水手都停下了手里的工作,庆祝船长和他们的船长夫人结合,当时船上的场面非常混乱,里弗斯有了可乘之机,于是他称所有的人不注意,偷偷的潜入了船长室,当时两个人正在屋子里面这里面谈工作,可能因为室内很热,他们把衣服都脱光了,眼前的这个场景让里夫斯失去了控制,于是他用沉重的铁器将他们两个人的头瞬间打碎,最后他趁乱驾驶着船,冲向了海岸,撞沉了洛维斌夫人号,使得所有的船员全部罹难。
虽然这个故事非常的离奇,但是洛维斌夫人号这艘船是货真价实存在过的,只不过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遗留下来,那么上面的这个沉船原因是真是假也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故事的槽点实在太多,很难让人相信是真的,毕竟带着所谓的“船长夫人”上船,以及能够随便操作船的里夫斯,听起来都让人感觉匪夷所思。
不过,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后来有很多人声称看到了这艘洛维斌夫人号。据传说她每隔15年就会在英格兰的海岸上出现一次,船上总是在开舞会,很热闹,但如果你拿望远镜向船上看,亦或者接近这艘船就会发现,船上根本就没有人。
奇怪的是,虽然这艘船的沉船时间是1748年,可“幽灵船”的传说却是从1848年才出现的,也就是这艘船沉没后的整整一百年,基于这是人类记录的、最早沉没的“幽灵船”,那么比较让人好奇的就是,这100年间,这艘船干什么去了?为什么到了整整一百年后才又开始“每15年”规律的出现一次呢?而且,在船上发生的这段故事看起来也非常的眼熟,和刚才我给你讲的智利的传说结合起来,很像电影《加勒比海盗》中的情节对吧?
当然很像,因为《加勒比海盗》这个电影,就是收集了这些幽灵船的故事改编编而成的,不过,这部电影里面关于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的故事并不来源于洛维斌夫人号,或者说洛维斌夫人号上的故事本来就是张冠李戴、移花接木自另一个故事——飞翔的荷兰人。
关于飞翔的荷兰人可是一个大名鼎鼎的西方传说,这个故事几乎包含了所有“幽灵船”的细节。比如有人说这艘船是半透明的,会突然出现在远处,然后在你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开到了近处,即便海面上有巨大的风浪,她也能够平稳的前进。她多出现在晚上或者大雾弥漫的天气,鬼魅一样悄无声息的行驶,不时传来船体木头相互挤压的吱嘎声,船上总是灯火通明,有的时候能听到船上很热闹,仿佛吃着火锅唱着歌,可当离近了以后却发现根本没有半个人。当然,还有很多人声称见过这艘船上的船员,据说他的船长是一位受到诅咒的人,带着海洋各处因为海难而遇难的水手的灵魂四处漂泊,永远也不会靠近土地,在长期的航行中,他们已经和海洋同化,身上遍布贝壳和海洋生物的尸体。也有人说,这艘船永远在重复着沉船时的情景,船上的船长和船员不停的在试图拯救这艘船不让她沉没,可他们永远也不会成功,于是这艘船在多年来一次又一次的重演着悲剧。
怎么样,是不是一下子就知道了前面说的几个“幽灵船”的案例出自于哪里了?是的,几乎在这个世界上发生过的所有目击“幽灵船”的事件,其说法基本上都和上面对飞翔的荷兰人的描述大同小异,在后面诸多的影视作品里,只要涉及到“幽灵船”这个概念,也大概都会包含这些因素。也就是说,这些传说通通都是根据飞翔的荷兰人的故事所以衍生出来的不同版本而已,因为流传时间非常长,所以很多的故事已经融入民间,成为了普通人对“幽灵船”这个东西的固有描述。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搞清楚飞翔的荷兰人的故事,也就能够搞清楚“幽灵船”的传说了。
飞翔的荷兰人这个故事流传了多长时间呢?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至少已经传播了两个世纪。为什么我能够确定他的流行年代呢?很简单,因为这个故事最有名的出处,就是瓦格纳在1840年写的歌剧:《飞翔的荷兰人》(Der Fliegende Hollnder),不过在这个歌剧中,“飞翔的荷兰人”并不是这艘船的名字,而是指得“幽灵船”的船长。
瓦格纳(图源:维基百科)
这位船长在整个歌剧里没有名字,他指挥着一艘全是幽灵船员的船只,在一次巨大的风暴中好到了挪威的某个港口靠港,遇到了另外一位船长达兰德(Daland),并向达兰德讲述了他的故事:一开始她只是一个普通的船长,在一次长途旅行中,在好望角附近遭遇了巨大的风暴,船员全部都死了,剩下他自己一个人,当时他的船已经不堪重负,马上就要沉没了,可是他对生命还有无限的眷恋,于是,在这个紧要的关头,他乞求撒旦可以拯救他和他的船,撒旦听见了他的祈祷,现身在他的甲板上,并对他说可以帮助他度过难关,但他将诅咒他的灵魂作为代价,直到他能够找到一个真正爱他的女人,这个女人愿意为他而死,而这个女人的生命将最终完成这笔交易,他就能够得到救赎。
他接受了撒旦的条件,于是撒旦召唤回了他所有的船员的幽灵,重新升起了他的船,使得他在这次风暴中存活了下来。
这位达兰德船长正好有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儿森塔(Senta),在飞翔的荷兰人向他的父亲讲述他的不幸遭遇的时候正好也在旁边,在听完了这个故事后,就爱上了这位船长,在两人一番交谈之后,船长也爱上了这个女人,于是两人两情相悦,准备比翼双飞。
谁知道在这个时候,森塔的前男友出现了,这位前男友是一个英俊的猎人,名字叫做埃里克(Erik),他和森塔已经有了婚约,而且之前两个人爱得死去活来,于是埃里克非常的生气,准备去找飞翔的荷兰人要上一卷胶带。
可是飞翔的荷兰人是一个不幸的男人,他不想因为自己的不幸连累这么好的女孩儿,于是在做了长时间的心理斗争之后,他决定退出,让森塔和埃里克天仙配。当然森塔爱他爱得死去活来,不想让他离开,所以飞翔的荷兰人只好选择在一个深夜,悄悄地回到了自己的船上,痛苦的离开了港口。
森塔在第二天发现飞翔的荷兰人已经离去了,知道此生不能再见,痛不欲生,于是在他离开之后就跳海自尽了。
森塔的死刚好实现了船长和撒旦的约定,于是诅咒解除了,飞翔的荷兰人和他的船一起升上了天空,在那里,他将得到永远的平静。
有意思的是:好望角有风暴,但不经常有,事实上那个地方多数时间风平浪静,真正恶名昭著的事故多发区域其实是在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Cape Horn),好望角在当时的时代论危险程度根本就排不上号,可为什么这个故事还被瓦格纳安到了好望角呢?
合恩角(图源:Swoop Patagonia)
因为瓦格纳也是听来的。
在瓦格纳时代,其实已经有诸多对飞翔荷兰人的记载了。
顺便说一句,说到合恩角是风暴多发区域,你也应该明白为什么智利人自古就有“幽灵船”的传说了吧?因为那里遇难的船只特别多,所以按照当时的认知水平,“幽灵船”的传说自然就有很多。
当时在很多水手之间流行着一些说法,说“飞翔的荷兰人”曾经在黑夜里或者大雾里出现,然后吓坏了目击的水手,这类目击报告非常的多,在当时的报刊杂志上都屡见不鲜。不过为什么是荷兰人呢?
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地域歧视,荷兰人的口碑在当时的欧洲非常的不好。
原因也很简单,人家有钱啊!
屌丝哪个时代都有,发动屌丝起来反对某个群体就是当时政治家和媒体的工作。
犹太人有钱就说犹太人不好,荷兰人有钱自然就会说荷兰人不好了,不过屌丝不光认为有钱人不好,他们同时还觉得比他们穷的人更差,比如俄国人那么穷,所以他们也不好。总而言之,反正穷和自己是没有关系的,不是这些有钱人剥削的,就是那些比他们还穷的人抢了自己的工作。
荷兰人就是比较明显的“有钱招人恨”,不过他们为什么有钱?那就不得不提当时那个年代的商业霸主——东印度公司了。
一说东印度公司,国人的脑子里会先出现一个形容词:臭名昭著,因为貌似这个东印度公司在我国历史上就没干过什么好事,不是倒腾鸦片就是横征暴敛。可是让你失望了,第一,你脑子里的这个东印度公司是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第二,如果我们能把悲惨国家命运的责任推到一个公司身上,那么这个世界就简单了。
东印度指的是印度东部的广大区域,这是一片广大的、模糊的区域,大概包括印度东岸、东南亚等地区,所以说到东印度其实和印度也没啥关系。
历史上一共有过7个东印度公司,他们分别是:不列颠东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荷兰东印度公司(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丹麦东印度公司(Dansk Ostindisk Kompagni),葡萄牙东印度公司(Companhia do commércio da ndia or Companhia da ndia Oriental),法国东印度公司(La Compagnie franaise des Indes orientales or Compagnie franaise pour le commerce des Indes orientales),瑞典东印度公司(Svenska Ostindiska Companiet)和奥地利东印度公司(Austrian East India Company)。
这么多东印度公司,他们都跑到东印度去干什么?
公司嘛,当然就是去做生意了。
当时东南亚地区到处都是殖民地,这些公司就是去垄断殖民地市场的,把本国生产的货物倒腾到殖民地去卖掉,再把殖民地的原料折腾回本国加工成商品,反正很忙,生意很大就是了。但是殖民地生意不好做,一方面要防着殖民地人民,一方面还得防着欧洲的邻居惦记。为啥英国、法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这样的国家招人恨呢?很简单啊,你占了那块地方我没占上,我不恨你恨谁啊,所以对于当时的欧洲来说,各个国家的心态都很复杂。有丹麦、瑞典这样谁也不招谁也不惹,我不管这块地方谁当家,就静静地和你做生意的国家,也有法国、奥地利这种天天琢磨着怎么在这块地方扶植个政权把原来宗主国干翻天的国家,加上殖民地本来就处在被剥削地位,二等公民都算不上,所以这些有殖民地的宗主国自然就会开始武装自己的公司、船队,加大对殖民地的控制,那这些国家的名声怎么会好?
这些东印度公司里面,最成功的就是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和荷兰东印度公司了,因为这两家公司的机制很相似,都是可以自组佣兵、能够发行货币、可以和国家政府签订条约的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说这个公司实际上和一个国家的实体没有什么太大区别,能够独立占领并运营殖民地。
说起来英国人的公司成立比荷兰人还早了两年,但管理制度上当时的英国人还比不了荷兰人。
荷兰东印度公司是由14家公司合并出来的一个巨大的公司,而且它是世界上第一个股份制公司,董事会由70多人组成,不过真正有权利的人就只有17个。
非政府的组织效率非常高,因为体制先进,权力极大,灵活自由,使得荷兰东印度公司迅速就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司之一,也直接开创了荷兰“海上马车夫”的时代。
荷兰东印度公司最辉煌时旗下的员工数量超过了25万人,另外还有1万多名船员,1772艘各类船驰骋在全世界每块大洋的每一个角落里,1669年的时候,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财富总量登顶世界之巅,当时他们为了保护自己在各地的利益,总计有1万名雇佣兵和40艘战舰。
荷兰东印度公司LOGO,上面的A代表阿姆斯特丹(图源:维基百科)
因为他们是股份制公司,所以他们还发行股票,而且股票只在荷兰内发行,股息高达40%,大量的荷兰人因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发了财,也让周边的国家非常眼红。
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荷兰“幽灵船”传说的原因:一个是因为荷兰的船只非常多,经常容易出事,另一个就是其他国家的人都讨厌荷兰人,所以喜欢编一些妖魔化的故事来恶心恶心这些可恶的有钱人。
于是“飞翔的荷兰人”这个传说就此出现了。
瓦格纳本人是一位日耳曼民族主义者,无论他是否有意选择了过去在德国流传的“荷兰人”这个主题进行创作,但毫无疑问这个传说在他创作之前就存在了,他只是拿来再进行加工罢了,甚至连“飞翔的荷兰人”这个名字,都不是瓦格纳创造出来的,在他的歌剧问世之前就已经存在于公开出版物中了。不过无所谓瓦格纳目的为何,这个故事可以说加工得非常成功。
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艘船或者一位被诅咒的船长吗?
许多研究人员按照瓦格纳的歌剧和民间传说梳理了这个故事的脉络,最后他们发现,历史上被称呼过“飞翔的荷兰人”的,一共有两位荷兰船长:贝纳德·福柯(Bernard Fokke)和霍德里克·范德德肯(Hendrik Van der Decken)。
“飞翔的荷兰人”这个词能够查到的最早出版物,是一本叫做《新南威尔士的旅程》(A Voyage to New South Wales)的小说,他的作者是乔治·巴灵顿(George Barrington)。说起来这位作者很有意思,他曾经是一位罪犯,1790年因为偷东西结果被英国政府给判了个流放罪,直接流放澳大利亚了。跑到澳大利亚之后,他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每天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结果因为认错态度好,获得了减刑,几年之后就被释放了。
1795年,他回到了英国,出版了这本半自传体小说,在这部书里,他以见闻的方式讲了两个关于荷兰船只的故事,这两艘船一起航向英国,但在好望角附近遭遇了风暴,其中一艘很快沉没了,而另外一艘则安全返回了英国,不过在这艘船的下一趟旅行时,走到的相同的位置又在此遭遇了风暴,于是这艘船上的船员和乘客看到之前那艘船和他们并排行驶了一段时间后消失在风暴之中。
巴灵顿没有在书里提到船的名字和日期等具体细节,只是在故事的最后说自此这些水手就给这种“幽灵船”起了一个名字叫“飞翔的荷兰人”,还说这是当时任何一个水手都知道的常识。
我之前说了,好望角这个地方不是风暴多发区域,在这里遇难的荷兰船只是很容易就能查到的,那么符合巴灵顿写作时间的荷兰人也只有一位,那就是福柯了。
福柯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雇员,出生于1600年,不过很奇怪的是,有关福柯的最早的船长记录也已经是1678年的事了,也就是说按照常识分析,福柯应该是一位经验非常丰富的水手,在晚年才称为了船长的。福柯最有名的工作就是对当时船内的木质货架做了改造,把它们改成了金属的,其他的信息就不太多了。不过他的固定航行线路就需要通过好望角,最后也是失踪在那个地方的。
关于福柯的信息记录非常的少,他在何处、何时、如何遇难的信息少之又少,但东印度公司自己的航行日志里记录说他是在好望角区域遭遇了巨大的风暴,随船遇难,至今也没有找到船只残骸和尸体。
当然,没有任何文献记载他有一个叫做“飞翔的荷兰人”的外号,而且时间上也不符合——福柯在巴灵顿写这本书前就死了快一个世纪了,那么最可能的情况就是:巴灵顿写的“飞翔的荷兰人”确实就是福柯,他所描述的这件事情就是当时福柯所遭遇的事故,只不过他是从当地的某些海员嘴里听来的,而这些海员也只是从上一辈嘴里听到的,所以巴灵顿的故事里没有出现详细的时间,因为谁也不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另外一位被称呼过“飞翔的荷兰人”的船长就是范德德肯了。
他和福柯算是同时代的一位船长,而且是福柯的同事,都是受雇于东印度公司的雇员。
和福柯一样,没有详细记录证明范德德肯是哪年遇难的,东印度公司只有一个对于出事地点的模糊记录:“在荷兰和亚洲之间某处遇难”。
1680年的时候,东印度公司为了清点旗下资产,也想起来应该搞清楚他到底是哪年失踪的了,于是查阅了1652年在开普敦设立的殖民地档案,没有范德德肯的身影,所以东印度公司自己推测,发生在1641年的海难可能就是范德德肯。
1839年,英国小说家弗里德里克·马尔亚特(Frederick Marryat)发表了一本名为《魅影之船》(The Phantom Ship)的小说,里面有一位虚构的船长就叫菲利普·范德德肯(Philip Vanderdecken),这本小说里就讲到了范德德肯是一位遭遇不幸的船长,他的船员全都因为海难死去并变成了幽灵,跟着他在海上四处漂泊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这个船长的外号就被称为“飞翔的荷兰人”。
不过这本书是一本纯粹的虚构小说,不过这本小说的德文版刚好出版于瓦格纳写作《飞翔的荷兰人》之前一年,“飞翔的荷兰人”这个名字也是首次出现在德文的出版物中,毫无疑问,瓦格纳借鉴了这个名字。
然后,就是瓦格纳改编这个故事了。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来整理一下“幽灵船”这个故事的发展脉络了。
不知在什么时候,智利或者说南美洲的居民因为合恩角附近风暴频发,经常导致沉船事故,为了祭奠死去的死者,这地方的居民编出了一些故事来安慰自己,同时劝慰后来人对海洋心生畏惧,出航的时候小心驾驶,一代又一代,“幽灵船”的故事首次出现在世界上。
1602年,荷兰的14家公司联合成立了一家大型股份制有限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随后这家公司开始疯狂发展,很快就称为了世界经济巨头。随着业务的增长,这家公司雇佣了大量的船长和船员开展面对世界各地的业务。39年之后,也就是1641年,一位船长范德德肯和他的船在航行中失踪,因为没有足够的信息,所以他的失事原因和具体时间都成了谜。而就在同一个时代的1678年,另一位叫做福柯的船长出现在东印度公司的记录中,但很快他就因为在好望角区域遭遇了一场风暴失踪,不过他很有可能在生前被人称为“飞翔的荷兰人”。
1795年,被流放过澳大利亚的小说家巴灵顿写了一本小说,在里面讲述了一段鬼故事,这个故事可能就是基于福柯的经历 ,添油加醋的改变而成的。
1839年,马尔亚特也出版了一本小说,以范德德肯为原型,编造了一个精彩的冒险故事,在这本书里,他给了范德德肯一个外号叫做“飞翔的荷兰人”,此书也在当年出版了德文版。
1840年,瓦格纳可能是看到了马尔亚特的小说,并直接使用了书中“飞翔的荷兰人”这个名称,并且丰富了这个故事的内容,增加了“幽灵船”出现的条件、船的样子、船员的具体模样,当然最重要的就是一段悲惨的爱情故事。
1848年,也就是在瓦格纳的歌剧上演8年后,在英格兰地区出现了一个“幽灵船”的传说,而船是在100年前沉没的洛维斌夫人号,这个故事里出现了大量瓦格纳音乐剧中的元素和情节,使得这个传说变得更加真实。
从此,“幽灵船”的故事就在世界上广为流传,而所有的细节几乎都是瓦格纳歌剧中的情节,无数的艺术作品深化了这些情节,一直到今天,还经常有人会声称自己见到了幽灵船,可是纵观世界上有记录的50多个案例,几乎所有的案例都引用了瓦格纳的情节,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在瓦格纳之前,“幽灵船”其实是没有这么丰富的细节的。“幽灵船”虽然在人类的历史上早就存在了,但通行的版本是这200年才逐渐统一的,所以,这个传说只是一个音乐家作品的衍生罢了。
当然,我们并不能说所有的目击者都是骗人的,就像我之前说的,即便到了今天,每天在海面上仍然有数百艘帆船在行驶,如果刚好在能见度较差的环境中看到了三桅或者五桅帆船,就单纯的认为这是碰到了“幽灵船”,那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这世界上到处都是“幽灵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