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2年,唐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永淳元年。
中文名
682年
中国纪年
大弘孝皇帝永淳元年
历史大事
李善感直谏
历史大事
裴行俭卒

682年历史大事

682年以“同平章事”知政事

永淳元年(六八二)四月二十四日,以黄门侍郎郭待举,兵部侍郎岑长倩、中书侍郎郭正一、吏部侍郎魏玄同并同中书门下同承受进止平章事。自是,外司四品以下官知政事,以“同平章事”为名。此乃唐朝皇帝为了阻止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首长即宰相权力过大,以较低品级官员参知国政,削弱、排挤宰相的三个步骤中的最后一步。前增“参知政事”,削弱宰相权;又增“同中书门下三品”,取代“参知政事”,排挤尚书首长仆射;此增“同平章事”,以历任尚浅的外司四品官与中书门下首长商议军国事务,逐渐取代“同三品”(玄宗天宝以后史籍即无同三品之记载),排挤中书令、侍中。此后,自玄宗时起,中书令、侍中即很少授人,代宗大历二年(七六七)升侍中、中书令为正二品以后,二者基本不再问政。而“同平章事”转变成了职衔,变成官号,成为名符其实的宰相。终于完成了排挤三省首长,降低宰相品级,便于皇帝驾驭的进程。

682年李善感直谏

高宗封泰山之后,欲遍封五岳,永淳元年(六八二)七月,于嵩山南又造奉天宫。监察御史李善感曰:“数年以来,菽粟不稔,饿殍相望,四夷交侵,兵车岁兴,陛下不思治国办法,反广造宫室,劳役不休,天下莫不失望!”自褚遂良、韩瑗显庆中(六五八至六五九)死,内外以言为讳,不敢直言极谏近二十年。善感之言,天下皆喜,谓之“凤鸣朝阳”。

682年娄师德等击吐蕃

永淳元年(六八二)七月,吐蕃论钦陵扰柘(今四川松潘县叠溪营西)、松(今四川松潘县)、翼(今四川松潘县叠溪营西南)等州,诏左骁卫郎将李孝逸、右卫郎将卫蒲山发秦、渭等州兵分道御之。十月,吐蕃又扰河源军,军使娄师德率兵击之于白水涧,八战八胜。

682年东突厥后汗国立

贞观四年(六三0),唐灭东突厥汗国,其后役使突厥民东征西讨。突厥民不甘役使,多次反叛。继六七九年、六八O年阿史德温傅、奉职及阿史那伏念反叛之后,永淳元年(六八二),阿史那骨咄禄与阿史德元珍再反,重建东突厥后汗国。骨咄禄立为颉跌利施可汗,封元珍为阿波达干,专统兵马事,封弟默啜为设,咄悉匐为叶护,分民为突利、达头二区进行治理。骨咄禄初得众七百人,占领黑沙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又招集亡散入总材山,聚众至五千,掠九姓铁勒畜马,突厥民来归者数万,势力壮大。十月,攻并州及单于都护府北境,杀岚州刺史王德茂。唐起用薛仁贵为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率兵击之于云州,时仁贵威名远震,突厥见而相顾失色,下马列拜,遁去,仁贵奋击追之,杀万余人,俘二万余人。

682年李谨行卒

永淳元年(六八二),李谨行卒。谨行靺鞨人。父突地稽,部落酋长,隋末率部内附,居营州(今辽宁朝阳),任辽西太守,金紫光禄大夫。唐武德初(六一八),奉使朝贡,唐以其部置燕州,突地稽为总管。从秦王李世民讨刘黑闼,以功封蓍国公。后徙部居幽州昌平(今北京),击败突厥来犯者,进右卫将军,赐姓李。谨行容貌伟岸,膂力绝人。财力雄厚,部落家僮数千人,夷人惮畏。麟德中(六六四至六六五)迁营州都督。多次从征高丽。乾封元年(六六六)以左监门将军同契苾何力等征高丽,灭之。咸亨元年(六七0),高丽民反唐统治,又以右领军大将军任燕山道行军总管,与高侃等率兵讨之,转战四年,得胜而归。咸亨五年(六七四),任鸡林道副大总管与大总管刘仁轨等率兵伐新罗,胜归。吐蕃论钦陵曾率众十万扰湟中(今青海东南境),兵士樵采无备,时谨行任积石道经略大使,令树旗伐鼓,开门以待,钦陵疑有埋伏,不敢进而退。上元三年(六七六),又破吐蕃于青海。玺书勉劳,授镇军大将军,行右卫大将军,封燕国公。其妻刘氏,亦从征高丽,守伐奴城,击退来兵,以功封燕国夫人。

682年造人耕法

永淳元年(六八二),王方翼任夏州都督,以牛疫无法耕作,造人耕之法,即耦耕法,施机键,使人推之,力省而见功多。

682年改元永淳

开耀二年(六八二)二月十九日,以皇孙重照生满月,大赦,改元永淳。

682年立重照皇太孙

永淳元年(六八二)三月二十五日,立皇孙重照为皇太孙。高宗欲为之开府置官属,吏部郎中王方庆曰:按周礼,有嫡子无嫡孙。汉魏以来,皇太子在,不立太孙,只封王。晋、齐曾立太孙,但居东宫。其太子官属即为太孙官属。未闻太子在东宫而更立太孙者。高宗曰:自我作古,可乎!遂立。然置师傅官属事,高宗疑其非法,终未之置。

682年王方翼平西突厥

永淳元年(六八二)二月,西突厥阿史那车薄率十姓反。唐遣礼部尚书裴行俭为金牙道行军大总管,率右金吾卫将军阎怀旦等三总管分道讨之。师未行,行俭卒,怀旦亦不行。四月,车薄围弓月城(今新疆霍城西北)。安西都护王方翼往救,败突厥于伊丽水。三姓咽面又与车薄合兵战方翼于热海,方翼臂中流矢,举刀截之。军中有胡兵欲擒方翼以应车薄,方翼察之,诛七十余人,既而遣裨将袭车薄、咽面,大胜,擒其酋长三百人,西突厥遂平。

682年关中灾荒

永淳元年(六八二),关中饥馑,高宗、武后赴东都逐食。时出仓猝,扈从之士有饿死于途中者。五月,东都霖雨,洛水溢,淹没民居千余家。关中水、旱、蝗、疫,米斗四百钱,两京间死者相枕于路,人相食。

682年名人生卒

682年裴行俭卒

永淳元年(六八二)四月,裴行俭卒。行俭字守约,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少以门荫补弘文生,贞观中举明经。显庆二年(六五七)累迁长安令。时高宗欲废王皇后立武昭仪,行俭与长孙无忌私议不可,左迁西州都督府长史。麟德二年(六六五),拜安西大都护,西域诸国多慕义归附,以功拜司文(鸿胪)少卿。总章中(六六八至六七0),迁司列少常伯,与李敬玄、马载同掌典选十余年,有能名,时称“裴、李”、“裴、马”,创设长名榜、铨注法等选官条例,为后世效法。行俭文武兼资,曾从大将苏定方习用兵奇术,领兵常以计谋取胜。上元三年(六七六)任洮州道左二军总管击吐蕃。调露元年(六七九)定奇计擒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及李遮匐,以功授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同年,任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统兵三十万击东突厥阿史德温傅,俘其大首领奉职。永隆二年(六八一),再总诸军,击东突厥阿史那伏念及阿史德温傅,以反间之计,迫伏念执温傅以降。永淳元年(六八二),受任金牙道大总管击西突厥车薄,未及行而卒。行俭知人善任,所荐将领如程务挺、王方翼、刘敬同、郭待封、黑齿常之等,皆为名将。待部属诚恳,曾有部下误失贵物玛瑙、犀角,及上所赐名马等,行俭不罪。又分己之赏赐于下,因此士皆为之用,战而能常胜。行俭工草书,曾奉敕草书《文选》一部。撰有《草字杂体》数万言,《选谱》十卷,文集二十卷。又撰安置军营、行阵部统、克料胜负,甄别器能等四十六诀。

682年曹王明死

明乃太宗第十四子,母本太宗弟巢王元吉妃,元吉与隐太子建成被诛,太宗宠妃,欲立为皇后,魏征谏止。贞观二十一年(六四七),明始封曹王,显庆中(六五六至六六0)授梁州都督,后历虢、蔡、苏三州刺史。高宗令嗣巢王元吉后。永隆元年(六八0)十月一日,以太子贤之党遭贬,降封零陵郡王,徙于黔州(今四川彭水)。永淳元年(六八二),黔州都督谢佑希武后之旨,逼之自杀。高宗怒,免黔府官吏之官。其后,佑夜失其首,明之子俊使刺客杀之,漆为秽器,垂拱中(六八五至六八八)俊为武则天所杀,乃搜得之。景云中(七一0至七一一),明之丧柩归京师,陪葬昭陵。

682年刘审礼自吐蕃归葬

审礼,徐州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人。刘德威之子。性孝友。贞观中(六二七至六四九),历任骁卫郎将。父卒,跣足随丧车,流血洒地。上表请弟袭父爵,未允。永徽中(六五0至六五五),累迁将作大匠,兼燕然都护,袭封彭城郡公。所得俸禄,悉送继母,己与妻子处饥寒而不介意。数代同居,合门二百余口,相处和睦。后迁工部尚书,检校左卫大将军。仪凤三年(六七八),为洮河道行军总管,与大总管中书令李敬玄率兵讨伐吐蕃,战于青海,敬玄逗挠不前,审礼被俘,陷入吐蕃。永淳元年(六八二),有诏令其子易从入吐蕃探省,及至,审礼卒。易从宿夜号哭,吐蕃哀其志,还尸,易从徒跣万里,扶护归葬。

682年法师窥基卒

法师字洪道,俗姓尉迟氏,京兆长安人。因著述常署名基或大乘基,后人遂称之为窥基。父宗,左金吾卫将军、松州都督、江油县开国公。基少习儒经,善文章,容止不俗。玄奘见而意中,贞观二十二年(六四八),亲度为弟子。十二月,以聪慧颖脱,奉敕选入大慈恩寺。永徽五年(六五四),朝命为大僧,从玄奘学五竺语。二年后,应诏参预译经,从玄奘于慈恩、西明、玉华等译场受业注疏凡九年。麟德元年(六六四),玄奘卒,基重回大慈恩寺,专事撰述。后云游讲经,弘化师说。永淳元年(六八二)十一月十三日卒,年五十一。基笔受玄奘译经,有《成唯识论》十卷,《辨中边论颂》一卷、《辨中边论》三卷、《唯识二十论》一卷,《异部宗轮论》一卷、《阿毗达磨界身足论》三卷。著作共四十三种,有《因明入正理论疏》、《大乘法苑义林章》、《唯识枢要》、《法华玄赞》等。现存三十一种,号称百部疏主。《成唯识论》乃解释世亲《唯识三十论》的集注论书。由基建议将原十大家注释糅合而成一部,以护法注释为主,作定解,成为中国传译瑜伽学一本十支中的主支。基著作善于提纲挈领,建立体系,其于法相唯识之学尤其精辟独到。学人多视之为玄奘继承人,奘门权威,呼慈恩大师。及卒,高宗命诸寺画其形象以祀,并亲为之作赞。

682年李敬玄卒

永淳元年(六八二),李敬玄卒。敬玄毫州谯(今安徽毫县)人。博览群书,尤善五礼。贞观末(六四九)马周荐入崇贤馆,兼预侍读。历迁西台舍人,兼太子右中护,同东西台三品,兼检校司列少常伯,中书侍郎,行吏部侍郎、尚书,中书令,阶至银青光禄大夫。敬玄为人峻整,然勤于造请。永徽之后,选人增多,典选者罕闻称职,敬玄在吏部,与裴行俭等委员外郎张仁讳造姓历、改状式,修铨历等程式,因其法,累年典选,铨综有序,天下称能。敬玄善强记。预选者岁有万余,每于街衢见之,皆知其姓名。或有落选被放不服者来诉,敬玄口陈其书判身行失误,略无差殊。然居选部日久,人多附之,前后三娶,皆山东旧族。又与赵郡李氏合谱,台省要职,多为同族姻家,高宗不悦。仪凤三年(六七八),吐蕃入寇,刘仁轨以前讨吐蕃,所请常遭敬玄斥抑,怨之,乃请以敬玄镇守西边,敬玄以己素非边将之材固辞,未允,遂为洮河道大总管兼安抚大使检校鄯州都督,率兵十八万击吐蕃,大败于青海。敬玄称疾请罢归,及还,验疾不重,高宗怒,责其诈妄及前后愆失,贬衡州刺史,后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敬玄曾撰《礼论》六十卷,《正论》三卷,文集三十卷。

682年孙思邈卒

思邈乃道士,世号孙真人,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博涉经史百家,善谈老庄,兼通佛典,尤善医药。身历三朝。北周末,以天下大乱,隐居太白山。隋文帝征为国子博士,托疾不就。唐太宗、高宗授以官爵,皆固辞不受。显庆三年(六五九),九十余岁乃下山讲养生之道。当时名士孟诜、卢照邻等皆执弟子礼。思邈能言周(北周)齐(北齐)间事,魏征等修齐(南齐)、梁(南梁)、陈(南陈)、周(北周)、隋五代史,恐有遗漏,屡访录之。永淳元年(六八二)卒,年逾百岁。思邈自注《老子》、《庄子》,又著《福禄论》三卷,《摄生真录》、《枕中素书》、《会三教论》各一卷。以所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最为有名。《千金要方》(即《备急千金要方》)乃医书,撰成于永徽三年(六五二)。记有本草、制药、妇、儿、内、外各科病症及解毒、备急、食治、养性、平脉、针灸、孔穴等多方面内容,载方五千三百首,集唐以前医学之大成。《千金翼方》为补《千金要方》之作,成书于永淳元年(六八二),载方、论、法二千九百余首,分药录纂要、本草等一百八十九门。二书对后世影响极大,后人又尊之为“药王”。其书《孙真人丹经》中,并首次记载火药的成分。

682年通鉴记载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下永淳元年(壬午,公元六八二年)

春,二月,作万泉宫于蓝田。

癸未,改元,赦天下。

戊午,立皇孙重照为皇太孙。上欲令开府置僚属,问吏部郎中王方庆,对曰:“晋及齐皆尝立太孙,其太子官属即为太孙官属,未闻太子在东宫而更立太孙者也。”上曰:“自我作古,可乎?”对曰:“三王不相袭礼,何为不可!”乃奏置师傅等官。既而上疑其非法,竟不补授。方庆,裒之曾孙也,名纟林,以字行。

西突厥阿史那车簿帅十姓反。

夏,四月,甲子朔,日有食之。

上以关中饥馑,米斗三百,将幸东都;丙寅,发京师,留太子监国,使刘仁轨、裴炎、薛元超辅之。时出幸仓猝,扈从之士有饿死于中道者。上虑道路多草窃,使监察御史魏元忠检校车驾前后。元忠受诏,即阅视赤县狱,得盗一人,神采语言异于众,命释桎梏,袭冠带,乘驿以从,与之共食宿,托以诘盗,其人笑许诺。比及东都,士马万数,不亡一钱。

辛未,以礼部尚书闻喜宪公裴行俭为金牙道行军大总管,帅右金吾将军阎怀旦等三总管分道讨西突厥。师未行,行俭薨。

行俭有知人之鉴,初为吏部侍郎,前进士王勮、咸阳尉栾城苏味道皆未知名。行俭一见,谓之曰:“二君后当相次常铨衡,仆有弱息,愿以为托。”是时勮弟勃与华阴杨炯、范阳卢照邻、义乌骆宾王皆以文章有盛名,司列少常伯李敬玄尤重之,以为必显达。行俭曰:“士之致远者,当先器识而后才艺。勃等虽有文华,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邪!杨子稍沈静,应至令长;馀得令终幸矣。”既而勃渡海堕水,炯终于盈川令,照邻恶疾不愈,赴水死,宾王反诛,勮、味道皆典选,如行俭言。行俭为将帅,所引偏裨如程务挺、张虔勖、王方翼、刘敬同、李多祚、黑齿常之,后多为名将。

行俭尝命左右取犀角、麝香而失之。又敕赐马及鞍,令史辄驰骤,马倒,鞍破。二人皆逃去,行俭使人召还,谓曰:“尔曹皆误耳,何相轻之甚邪!”待之如故。破阿史那都支,得马脑盘,广二尺馀,以示将士,军吏王休烈捧盘升阶,跌而碎之,惶恐,叩头流血。行俭笑曰:“尔非故为,何至于是!”不复有追惜之色。诏赐都支等资产金器三千馀物,杂畜称是,并分给亲故及偏裨,数日而尽。

阿史那车薄围弓月城,安西都护王方翼引军救之,破虏众于伊丽水,斩首千馀级。俄而三姓咽面与车薄合兵拒方翼,方翼与战于热海,流矢贯方翼臂,方翼以佩刀截之,左右不知。所将胡兵谋执方翼以应车薄,方翼知之,悉召会议,阳出军资赐之,以次引出斩之,会大风,方翼振金鼓以乱其声,诛七十馀人,其徒莫之觉。既而分遣裨将袭车薄、咽面,大破之,擒其酋长三百人,西突厥遂平。阎怀旦等竟不行。方翼寻迁夏州都督,征入,议边事。上见方翼衣有血渍,问之,方翼具对热海苦战之状,上视疮叹息;竟以废后近属,不得用而归。

乙酉,车驾至东都。

丁亥,以黄门侍郎颍川郭待举、兵部侍郎岑长倩、秘书员外少监、检校中书侍郎鼓城郭正一、吏部侍郎鼓城魏玄同并与中书门下同承受进止平章事。上欲用待举等,谓崔知温曰:“待举等资任尚浅,且令预闻政事,未可与卿等同名。”自是外司四品已下知政事者,始以平章事为名。长倩,文本之兄子也。

先是,玄同为吏部侍郎,上言铨选之弊,以为:“人君之体,当委任而责成功,所委者当,则所用者自精矣。故周穆王命伯冏为太仆正,曰:‘慎简乃僚。’是使群司各自求其小者,而天子命其大者也。乃至汉氏,得人皆自州县补署,五府辟召,然后升于天朝,自魏、晋以来,始专委选部。夫以天下之大,士人之众,而委之数人之手,用刀笔以量才,按簿书而察行,借使平如权衡,明如水镜,犹力有所极,照有所穷,况所委非人而有愚暗阿私之弊乎!愿略依周、汉之规以救魏、晋之失。”疏奏,不纳。

五月,丙午,东都霖雨。乙卯,洛水溢,溺民居千馀家。关中先水后旱、蝗,继以疾疫,米斗四百,两京间死者相枕于路,人相食。

上既封泰山,欲遍封五岳,秋,七月,作奉天宫于嵩山南。监察御史里行李善感谏曰:“陛下封泰山,告太平,致群瑞,与三皇、五帝比隆矣。数年已来,菽粟不稔,饿殍相望,四夷交侵,兵车岁驾;陛下宜恭默思道以禳灾谴,乃更广营宫室,劳役不休,天下莫不失望。臣忝备国家耳目,窃以此为忧!”上虽不纳,亦优容之。自褚遂良、韩瑗之死,中外以言为讳,无敢逆意直谏,几二十年;及善感始谏,天下皆喜,谓之“凤鸣朝阳”。

上遣宦者缘江徙异竹,欲植苑中。宦者科舟载竹,所在纵暴;过荆州,荆州长史苏良嗣囚之,上疏切谏,以为:“致远方异物,烦扰道路,恐非圣人爱人之意。又,小人窃弄威福,亏损皇明。”上谓天后曰:“吾约束不严,果为良嗣所怪。”手诏慰谕良嗣,令弃竹江中。良嗣,世长之子也。

黔州都督谢祐希天后意,逼零陵王明令自杀,上深惜之,黔府官属皆坐免官。祐后寝于平阁,与婢妾十馀人共处,夜,失其首。垂拱中,明子零陵王俊、黎国公杰为天后所杀,有司籍其家,得祐首,漆为秽器,题云谢祐,乃知明子使刺客取之也。

太子留守京师,颇事游畋,薛元超上疏规谏;上闻之,遣使者慰劳元超,仍召赴东都。

吐蕃将论钦陵寇柘、松、翼等州。诏左骁卫郎将李孝逸、右卫郎将卫蒲山发秦、渭等州兵分道御之。

冬,十月,丙寅,黄门侍郎刘景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是岁,突厥馀党阿史那骨笃禄、阿史德元珍等招集亡散,据黑沙城反,入寇并州及单于府之北境,杀岚州刺史王德茂。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薛仁贵将兵击元珍于云州,虏问唐大将为谁,应之曰:“薛仁贵!”虏曰:“吾闻仁贵流象州,死久矣,何以绐我!。仁贵免胄示之面,虏相顾失色,下马列拜,稍稍引去。仁贵因奋击,大破之,斩首万馀级,捕虏二万馀人。

吐蕃入寇河源军,军使娄师德将兵击之于白水涧,八战八捷。上以师德为比部员外郎、左骁卫郎将、河源军经略副使,曰:“卿有文武材,勿辞也!”

标签:元年 突厥 吐蕃 高宗 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