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项羽,项籍(前232-前202),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领袖,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中华史上的战神。
中文名
公元前232年
外文名
232 years before Christ
类型
年份

公元前232年概述

公元前232年,秦王政十五年。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以下为本年发生的大事。

公元前232年项羽出生

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人称西楚霸王。大泽乡起义不久,项羽在江东崛起,举兵反秦。三年,征伐九州,一统天下 。率军入关中,以五诸侯灭暴秦,威震四海,分裂天下,册封十八诸侯,大政皆由羽出,号为“霸王”,权同皇帝。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他的出现,为中国的历史掀起了一场风云,写下了一段神话。项梁起义后,征集精兵八千,项羽做了裨将(副将)。为了便于号召,采纳谋士范增建议,立前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王,建都于盱眙,仍称楚怀王。项梁率义军在和秦军战斗中接连取胜,产生了骄傲轻敌思想。结果在定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被秦军章邯指挥的军队打败,项梁战死。

公元前232年太子丹回燕

秦灭韩前夕,为质于秦,因不受礼遇,怨而逃归。秦灭韩、赵后,于前227年,他派荆轲往秦,借献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图,交验樊于期(逃亡在燕的秦将)头之便,伺机行刺秦王政。事败后,秦急发兵攻燕,拔蓟(今北京)。他率部走保辽东,被燕王喜斩首,奉献秦国。

公元前232年阿育王逝世

阿育王(Ashoka,音译阿输迦,意译无忧,故又称无忧王,约前304年-前232年)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频头娑罗王之子,是印度历史上一位非常伟大的君王。他是一位佛教徒,后来还成为了佛教的护法。根据佛经记载,阿育王在大臣成护的帮助下,与其兄苏深摩争夺王位取胜,并把王族政敌全部杀死,在统治初期被认为是一个暴君。不久阿育王笃信佛教(有人说是受佛教徒的异母弟影响;也有说是受沙门的影响)。据说,阿育王由于在征服羯陵伽国时亲眼目睹了大量屠杀的场面,深感悔悟,于是停止武力扩张,而采用佛法征服。但阿育王并不像狄奥多西一世那样,使佛教成为国教,也没有迫害其它教派,相反对婆罗门教和耆那教也予以慷慨捐助。由于阿育王强调宽容和非暴力主义,他在民众的欢呼声中统治了长达41年的时间。

公元前232年摩揭陀帝国分裂

摩揭陀,梵名Ma=gadha ,巴利名同。中印度之古国。又作摩羯陀国、摩伽陀国、摩竭陀国、摩竭提国、默竭陀国、默竭提国、摩诃陀国。意译无害国、不恶处国、致甘露处国、善胜国。为佛陀住世时印度十六大国之一。位于今南比哈尔(Bihar)地方,以巴特那(Patna,即华氏城)、佛陀伽耶为其中心。此国与佛教之关系甚深。据大唐西域记卷八记载,摩揭陀国周广五千余里,土地肥沃,风俗淳朴,崇尚佛法,有伽蓝五十余所,僧徒万余人,多宗习大乘教法;复有天祠数十,异道亦多;华氏城附近有阿育王塔、佛足石、鸡园寺旧址、佛苦行处、三迦叶归佛处等著名佛教遗迹。

公元前232年其他

公元前232年,秦复攻赵番吾(今河北省平山县南),李牧出兵迎战,再次重创秦军,但赵国的军力损失也很大。当时韩、魏已听命于秦,,随秦军攻赵,李牧为此又向南进军,抵御韩、魏的进攻。

标签:公元前 佛教 项羽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