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本已有抗曹之心,因此诸葛亮智激孙权是为多此一举。这种说法我只能同意一半。孙权确实是有抗曹之心,即便诸葛亮不去劝说他抗曹,赤壁之战亦会如期爆发,然而诸葛亮智激孙权一事还是有着相当程度的必要,这个“必要”非体现在“激”上边,而是在“智”上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在三国时期,各路英雄豪杰的对抗中无不是打着“匡复汉室”的名义到处烧杀抢掠的。董卓自称是汉丞相,以讨贼功臣而自居;十八路诸候各怀鬼胎,但讨伐董卓时也自称是在“讨汉贼”;刘表、孙坚、张燕、公孙瓒、袁绍等人以“勤王”的口号来割据中国;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刘备、刘璋更是仗着所谓“汉室血统”的名份来实现自己的野心。唯有袁术例外,他倒真的当起皇帝来了,所以他的结局是所有人中最为滑稽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汉朝在政客们的眼中,依然有很大的利用价值。

一次偶然的机会,乱世安排了诸葛亮和孙权这两个年仅27岁,但都已经深谋老练的政客进行了会面。上边说到汉室仍然是块有价值的招牌,那么诸葛亮智激孙权,到底“智”在哪里?就智在了这块“招牌”上。孙权的年龄虽然比诸葛亮还要小,但他也是在政场上混过几年来的,积累有相当程度政治经验,他究竟有没有抗曹之心,这点诸葛亮不会不知道,况且孙权还曾派鲁肃去迎接刘备和诸葛亮等人,这已经说明了问题的实际,所以诸葛亮回访东吴,仅仅是起到了回应孙权问候的作用。但政治往往就是要先下手为强,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来达成自己的目的,这才是外交场合的关键之处。

诸葛亮“智激”的内容中说到刘备是汉室皇族,因此任何人都可以向曹操投降,唯刘备不可。我们首先要想到,刘备是不是皇族,这并不是曹操和孙权所关心,他们并不吃这一套,但诸葛亮这番话却在提醒着孙权等人:“你们这不过是拿着汉室这块招牌在到处起事”。这就等于竭断了孙权想要和刘备在政治利益上讨价还价的程度。

虽然说是“联吴抗曹”,但刘备当时的实力只能用“弱小”两个字来说明,东吴毕竟要比刘备强大了许多,前往东吴,等待他们大概就只有和东吴签定“不平等条约”了,因此,在面对比自己强大的盟友,如何将个这个条约的“不平等”减低到最小程度,这就是在考验外交官员的机敏程度了,因此诸葛亮就来了次“智激”暗示孙权说“你们东吴是为汉室而战,我们刘备更是汉室皇族”,这样一来,就把孙权的嘴堵住了一半,避免孙权提出像“我们为汉室立下功劳,你们打算怎么报答我”这样不平等的要求出来。既然刘皇叔是汉室,你东吴又说要汉室而战,那么你们就不能为难我们(刘皇叔)了。

而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诸葛亮的“智激”还有不少高明之处。其中就是关于刘备的地位问题。刘备的实力比孙权弱,但毕竟也是一股势力,如何在去和盟友谈判时,保持双方地位的平等,不屈于对方之下,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诸葛亮这一“智激”就在委婉地告诉孙权:“我们是来和你们谈判的,不是在被你们遣使的。”孙权年青归年青,毕竟也是政治老手,听过后当然也会明白了诸葛亮的意思。刘备的地位也因此提高了一些。使得这场谈判是建立在双方平等的情况下去谈,而不是在一方屈于另一方的情况下去谈。

但实际上,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孙权并不太愿意让刘备和他平起平坐,像刘备后来没有经过和孙权商量,乘着孙权和曹操在合肥、濡须等地打得火热的时候进入益州,就让孙权恨得咬牙切齿。刘备一旦夺了益州,占有了荆、益两地,那么实力就会大加强,东吴和刘备谈判的筹码显然就会失色不少,孙权对刘备势力的控制力量也会下降,因此孙权就急着要回荆州,刘备不是傻子,不肯,因此双方的的矛盾就越积越深,终于引来了后来吕蒙夺荆州一事,使东吴后来再一次与蜀国合作时重新回到了主导地位(吴蜀联盟的必要性孙权绝对不会看不出来,而实际上第二次吴蜀联盟的促成也有孙权的意思在内,而不是像演义中所说的那样,单单是蜀国一方面的意思)。这一来,不甘于屈居他人之下的刘备又不肯了,于是就打着所谓“为关羽报仇”的名义东征吴国,企图夺回荆州挽回这个不利的局面,只是最终失败了而已。

综合以上,诸葛亮“智激”孙权可以说“激”得很巧妙,“激”是表面的,而和东吴谈判不处于下风这才是诸葛亮真正的用意,这也是一种必要的外交手段。

曹操有野心,但他不急着当皇帝,仍然打着汉室这块几近烂掉的招牌“挟天子以令诸候”,这是曹操聪明的地方;孙权有野心,但他也亮出这块腐朽的汉室招牌,声称“讨伐汉贼”,以此达成自己的“高祖(刘邦)霸业”,这是孙权聪明的地方;而诸葛亮在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使东吴,以巧妙的外交方式获取最大程度的政治利益,以成刘备的大业,这又是诸葛亮的聪明之处了。政治就是这么的丑恶,然而政治丑恶的程度绝对不仅仅如此,这要远远超乎您的想像。

标签:赤壁 之战 诸葛亮 智激 孙权 是否 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