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勋复辟这段历史相信大家多少都有些了解了,曾经在历史课本中还有学到过,这次复辟发生在1917年7月1日到12日。反观这段历史,在一代枭雄袁世凯搞帝制失败的情况下,张勋为何有胆带着区区不到5000人的辫子军就敢复辟帝制呢?仅靠他自己对清皇室的忠诚和个人野心,没有外在的撑持,很难做起来。久历行伍的人,不会不考虑胜败的。那么,谁给了他信心和勇气?这得从他的“盟主”地位说起。
1916年9月,身为长江巡阅使兼安徽督军的张勋召集各省军阀的代表在徐州开了一次会,会议宣布成立“督军团”,声称“防止暴乱分子私揽政权”。此举意味着地方军阀公然结盟,而“盟主”,自然由张勋担任。“督军团”所干的事,就是干预北洋中央的政治,比如要求驱逐张耀曾、唐绍仪出内阁,要求解散国会,要求改组总统府等等。
1917年春,大总统黎元洪与总理段祺瑞就要不要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问题发生争执,矛盾很尖锐,黎元洪一气之下还免了段祺瑞的职务。
这时候,“盟主”张勋要插一杠子。是年5月下旬,他在徐州召集地方军阀及军阀代表开会,段祺瑞派出亲信徐树铮参加。会上众人达成一致:解散国会、驱逐黎元洪。会议期间,张勋趁机抛出了自己的“小心思”:推倒现政府之后,不如拥戴溥仪复辟帝制。
进入民国之后,张勋对前清始终抱有一种愚忠,对恢复溥仪帝位念念不忘,他本人以及所部定武军官兵,都保留着大辫子。他打算借“黎段之争”之机,率兵进京,实现夙愿。
段祺瑞和徐树铮的小算盘也是打得啪啪响,他们觉得张勋是一枚可以利用的棋子,借张勋之力驱逐黎元洪,再以共和之名打倒他,而后恢复段的总理之位。
于是,徐树铮暗中怂恿与会者支持张勋搞复辟。最终,张勋得到了各路军阀肯定的答复。张勋乐不可支,既然得到了军阀的一致支持,那就干吧!搞复辟的信心和胆量,由此溢满胸中。遂于6月初率辫子军4300人,以“奉命调停国是”为由进京。
他带着小妾、孩子,从徐州出发,屁颠儿屁颠儿北上,完全没有洞察到他正被老谋深算的段祺瑞玩弄于股掌之上。
初到北京,张勋就行动起来,胁迫黎元洪立即解散国会。黎既缺乏政治手腕,更没有军事后盾,只能如其所请。
张勋以为解散了国会,他就控制了北洋政权的局面,接着与康有为、雷震春、张镇芳等人密议复辟计划。他太沉醉于让溥仪重新掌控天下了,以至于忽视了政局的微妙变化:主张段祺瑞复职的呼声已经响起。7月1日晨,张勋、康有为进入紫禁城,恭请溥仪复位。12岁的溥仪下诏,宣布“临朝听政,收回大权,与民更始”。随即,张勋派人要求黎元洪向清室奉还大政。
已是孤家寡人的黎元洪担心自己的安危,前往日本使馆躲避,并让冯国璋代行总统职务。
眼看着张勋倒行逆施搞复辟,大总统黎元洪逃到了外国使馆,已经达到目的的段祺瑞要出手了。他组织讨逆军,于4日发表檄文,痛斥张勋破坏民国,宣布起兵讨伐。7月5日,讨逆战事打响。复辟原本就没有任何民意基础,因此炮声一响,辫子军瞬间溃败。一星期后,帝制取消,张勋成了通缉犯,逃往荷兰使馆。
14日,段祺瑞从天津到北京,继续做总理,赢得了“再造共和”的美誉。黎元洪则发表通电,“息影家园,不问政治”。
一介武夫张勋,根本不是搞政治的料,更不是政、军两手都硬的段祺瑞的对手。仅凭对溥仪的愚忠,悍然举事,没有不败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