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的时候是很残酷的,稍有不慎就可能成为敌军的刀下鬼,而自己要做的也就是杀掉敌人,这个目标双方都是一致的。不过打仗毕竟是打仗,电视剧里打仗的时候,双方的盔甲颜色是不一样的,便于观众区分,但是真实的历史上,难道也是这样区分的吗?如果两边穿的是一样的,那该怎么办?战场上又该如何区分敌我呢?

古代打仗的时候,如何区分敌我?

“战争”这个词,从上古时期就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包括现在也是,很多我们看不到的地方,都在时时刻刻的发生着战争。

现在的战争,一般都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士兵们作战时,有很多远距离的武器可以使用,近距离作战时,也会因为肤色不同、长相不同、语言不同,敌我双方很容易辨别,即使抛去这些,还有不同的战斗服、红外线等高科技来判断。

但在中国的古代,经常发生的是大规模的内战,科技又不发达,那时候的他们都是怎么判别敌我双方的呢?

首先就是军旗。一个军队的军旗,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整个军队的灵魂!有了军旗在,士兵们能分清方向,能看清敌我的位置,当然也能增加不少底气。甚至有不少朝代的军法都规定:军旗若是倒了,全队集体斩首!

古代打仗的时候,如何区分敌我?

当然,实际的战争中,敌人哪会管你哪地方有军旗,大家都杀红了眼,军旗很容易就被箭或人马踩踏等找不到了,这个时候,就要用到其他的方法了。

第一就是看头盔、盔甲、武器等装备,其实就像现代士兵一样,每个军种或师团,都会有自己专用的头盔、盔甲、武器(长枪)等,即使近距离肉搏,也能分的很清楚。不过也有不适合的时候,像诸侯割据,连年征战的年代,国家如果缺钱了,根本无法为普通士兵制造统一的装备。

第二就是给头上或手臂上绑上一样的东西。比如黄巾军,就是所有的士兵们都绑上一样的头巾,现在的士兵脸上涂抹有一方面也类似于这个道理。或者像战国时期,军队士兵常常自备服装,但会有个大致的颜色要求。这种做法是成本较低,还便于识别。

第三就是口型、发髻、长相,像中原对突厥作战、对匈奴作战等。但中国古代经常有大规模的内战,诸如三国、隋末唐初、五代十国,经常上午大家还是相亲相爱的盟友,下午就变成要置对方于死地的仇敌了。

古代打仗的时候,如何区分敌我?

第四就是军队在编制时,常常把同乡的人放在一块儿,这样大家都彼此认识,即使在战场上混乱不堪时,也能清醒的区分敌我。

第五就是阵型。打仗有一个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排兵布阵,通过传令兵、腰牌等来保持阵型,区分敌我。比如戚继光的戚家军,在大阵下还设有鸳鸯阵这种小阵,区分敌我还是很容易的。

但即使做了这些,战争中还是难免会有误伤队友的情况,所以,我们能够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没有战争,实在是太幸福了了。

古古代的战争场面往往是印象深刻,尤其是那种俩军对战,几万人拿着锋利的兵器在人群中砍杀,有的时候双方的衣服区别又不是很大,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择怎么区分敌我双方呢?会发生误伤吗?

古代打仗的时候,如何区分敌我?

其实在古代像这种大规模的团战区别敌我双方的时候是有很多种方法的,最简单的一种就是穿着不一样的衣服和拿着不相同的武器,让双方一眼就可以看出不同,就好比现在的篮球比赛,双方队员的衣服颜色不同一样。

可是要是自己人发生内乱咋办,就好比军中发生叛变之类的的情形,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名字的重要性就体现了,这时候,就会在双方的军旗上面写上自己双放方将领的名字,就好比现在大学里这时哪个系,那时哪个系,以此来区分双方的将士,此时很多将军就会带头冲在最前面,让自己的将士看到自己的大旗,只要将旗不倒下,就意味着自己的军队还没有被灭亡,队形还是整齐的,但是一旦军旗倒了,那么整个军队就会有覆灭的危险。

可是进入肉搏战之后,几万人交织在一起,这时候就不容易看到军旗了这怎么办,于是古代军队又发明了阵型一说,一方面整齐的阵型可以保持军队的战斗力,让战士们不会像无头苍蝇似的乱窜,另一方面一个将领对阵型的把控比对一个散乱的军队容易的多,一旦发了自乱阵脚这样的场面很容易就被敌人钻了空子,被敌军击溃。

古代打仗的时候,如何区分敌我?

那么一个军队是靠设么来保持军队阵型的稳定的呢?著名的戚家军则是有着自己一套完整的军队体系,他们有自己的传令兵,喇叭,腰牌,旗帜,用这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保证自己的军队阵型,他们的鸳鸯镇以及八才阵就是靠着这一套体系来完成的。

还有一种就是家族同乡似的治理办法,例如著名的湘军和淮军,他们是李鸿章和曾国藩等人创立的军队,靠的就是同乡亲戚之间互相在一起不仅好辨认,还可以加强士气,增进军队只之间的感情。

其实这么大的军队战争彼此之间的误伤还是有的,毕竟在几万人的战争之中不是那么好辨认的但是比起大规模的互相伤害这种自我之间的伤害就显的很微不足道了。

标签:军队 就是 双方 战争 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