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原本非常看重马稷,但是马稷性格太自负,北伐期间擅自做主导致街亭失守,回去后被诸葛亮行以军令状无奈被杀。此后诸葛亮就把姜维带在身边,想要把他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姜维原本是曹魏的将领,被俘后就一直对蜀汉忠心耿耿,也是让人比较意外。毕竟当时曹魏的实力远在蜀汉之上,而姜维还是愿意为了蜀国战到最后,可能也是因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彻底打动了他。诸葛亮去世后,姜维扛起了北伐的大旗,虽然战绩不错,但实际效果并不怎么好,因为姜维北伐和诸葛亮当时北伐,很多地方还是差挺多的。
诸葛亮选姜维当接班人也是无奈之举,蜀国最大的问题就是才人不够,不想曹魏那样能够一直有新的血液加入。不过诸葛亮选一个有敌对背景的人接替自己,不怕哪天姜维又再次叛变么?实际上诸葛亮后期已经非常了解姜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撤退的时候,姜维就愿意牺牲给诸葛亮换取逃命的时间,这时候诸葛亮就明白姜维是一位忠义之士,不会为了权势轻易叛变。而且论才华,姜维可能也不比诸葛亮差,如果单纯是看军事才能姜维还更胜一筹。诸葛亮对姜维的评价也是非常高,忠勤时事,思虑精密,比马良、马稷都还要优秀。原本马稷的哥哥马良才是诸葛亮重点想要培养的对象,但无奈在夷陵之战上阵亡了。
实际上诸葛亮北伐和姜维北伐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东西,诸葛亮在世的时候独揽蜀汉政权,所以每次北伐阵势都在10万人左右,也能得到刘禅还有朝廷的支持。但是等姜维北伐的时候,朝中反对的声音就逐渐大了起来,而且姜维也没那么多兵马,每次都只有1万人左右,所以能给曹魏造成的杀伤力也就小了很多。主要是姜维没有诸葛亮手上的权利,而且和朝中大臣们的关系也日渐恶化。导致后来北伐逐渐走向疲软,战败也就避免不了了。
而且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开始回收权利,但刘禅身边的宦官却逐渐掌权,姜维就此淡出了核心圈。而且蜀汉内部斗争也让姜维身心憔悴,所以姜维也就决定不回成都,一直都在外驻扎,然后坚持北伐,哪怕兵力不足也要找找曹魏的麻烦。而朝内蒋琬、费祎等人喜欢结交宦官,使得姜维根本得不到支持,但是他手中又握有兵权,一时间这种紧张的关系也是达到了顶点。但姜维也没选择兵变,还是坚持把自己的事情给做好。
实际上在一般读者的印象中,姜维每次碰到邓艾都要吃败仗,好像邓艾天生就克制姜维。其实姜维没这么弱,而且两方将战也不是比姜维和邓艾的能力,更多的是拼国力,这方面曹魏强于蜀汉百倍,任凭姜维能力再高也没有以一敌百的方法,但他还是打出过不少的漂亮仗,整体胜率是要比诸葛亮高一些的,但蜀国最后的灭亡姜维也需要负一定的责任。毕竟他带走的兵力使得蜀汉直接暴露出了腹地,最后被一招击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