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早在千年以前的古人就有爱美之心了。而且在当时的环境下,相当一位潮人也不容易,毕竟多数人都比较保守,就像你的爷爷奶奶看不惯你穿破洞的裤子一样。但在古代有一种说法叫“服妖”,实际上就是给一些创新的服饰起的总称,反正在古代肯定不是什么好词。看来古人为了美观也没少花力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想要逃出这些条条框框都是非常困难的,来看看古代人是怎么做的吧。

古代服妖是什么意思?古代也有潮人吗?

今天我们看待穿衣,追求舒适美观,只要不违反公序良俗,想怎么穿就怎么穿。可是对于古代人来说,穿衣打扮那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它关乎国家体制、世道人心。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展示自己的新气象,在建国定都的同时,都会谨慎地制定服制,并要求天下臣民一体遵从,以显示相应的身份、地位。谁要是敢随意改变,那就好比是把天捅了个窟窿。

对于那些改变服饰的“潮人”,或者新款式的服饰,古代人称之为“服妖”。由于爱美之心乃人之天性,所以从秦汉时代开始,服妖就出现了无数次。致力于维护统治秩序的文人士大夫常常被气得半死。

古代服妖是什么意思?古代也有潮人吗?

古人为什么对“服妖”高度警惕?《尚书大传》给了一段教科书式的解释:“貌之不恭,是谓不肃,厥咎狂,厥罚恒雨,厥极恶,时则有服妖。”《汉书》则把服制和风俗扯上关系,它对服妖的解释是:“风俗狂慢,变节易度,则为剽轻奇怪之服,故有服妖”。

因此,你扎什么样的头发,穿什么样的衣服,就不单单是美不美、帅不帅的事了,而是关乎体制、风俗人心与国家命运了。

关于“服妖”的界定,古人可是充分发挥了一把想象力。有所创新的鞋帽,自然而然地被归在“服妖”之列。汉昭帝刘弗陵当皇帝时,昌邑王刘贺好作仄注冠,并把它分赐给大臣、奴才们。后来,刘贺做了皇帝,但27天就被废黜;等他去世时,连后嗣都没有,结局那叫一个凄凉。

古代服妖是什么意思?古代也有潮人吗?

当时的文人开始找原因,这哥们为什么这么倒霉呢?找了半天,大家归咎于刘贺“行不顺,厥咎人奴冠”。原来,都是帽子惹的祸。由于这“仄注冠”已经提前昭示了他的命运,所以被时人称作“服妖”。

“胡服”,作为少数民族服装的统称,与中原汉族王朝的衣服可谓截然不同。因此,也无辜躺枪,被视为“服妖”。

汉灵帝素来喜欢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结果上行下效,京城里的王公贵戚也开始跟风。由于当时汉朝国运衰颓,加上之后又有董卓拥胡兵入京,虏掠宫掖,发掘园陵,致使天下大乱。于是,胡物件与胡兵被时人联系在一起,称为“服妖”。

古代服妖是什么意思?古代也有潮人吗?

还有一种情况,因为谐音的缘故,某些服饰被认为暗示不吉之兆,而视之为“服妖”。

据《文献通考》记载,唐末,京中妇女梳发时以两鬓抱面,状如椎髻,人称“抛家髻”;当时还崇尚以琉璃作钗。“抛家”、“琉璃”,谐音“颠沛流离”,是帝王播迁、社稷不稳的征兆。况且,唐末藩镇割据、战争频繁,皇帝动辄蒙尘出奔,于是“抛家髻”、“琉璃钗”被视为服妖。

古代服妖是什么意思?古代也有潮人吗?

无论是仄注冠、胡服还是抛家髻、琉璃钗,在特定历史环境下都是对正统服制的一种创新,正因为有这些被称为“服妖”的奇装异服的存在,才使得我国服饰的历史缤纷多彩。

服妖之说,是五行学说、谶纬学说以及天人感应思想相互杂糅的结果,它反映了古人们严肃、正统、注重规矩的一面。从某种意义上讲,服妖在特定时期的泛滥,其实也是时人对于国运担忧、恐惧心理的一种折射。

标签:服饰 古人 当时 对于 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