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过欧洲历史的小伙伴们肯定知道,当初欧洲历史上,奥斯曼土耳其也是一个相当强大的国家,曾经一度灭亡了神圣罗马帝国,雄踞欧亚非三大洲,成为了当时令欧洲感到十分忌惮的强大帝国。奥斯曼帝国对欧洲统治充满了血腥,至今一提到土耳其,很多欧洲国家都有一种天然恨意,主要就是奥斯曼帝国当年血腥统治而带来的结果。
东欧南欧地区是奥斯曼帝国向欧洲拓展的一个主要地区,特别是东欧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此地不仅是古代欧洲一个中心地带,也是欧洲人一个发祥地。其中东欧的巴尔干地区是一个热点,这里云集了塞尔维亚人、马其顿人、阿尔巴尼亚人等众多民族,奥斯曼帝国还没占领前,此地主要信奉东正教和天主教,各民族间信仰相同,生活的很融洽。但奥斯曼帝国侵占此地后一切都变化了。
奥斯曼帝国严格来说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只是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但这个帝国扩张时却很血腥,攻占后的土地,奥斯帝国只留有少数人统治。毕竟该国人口有限,不可能派驻大量军队驻扎。但别小看这一少数人,土耳其人统治却很有效,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将当地迅速伊斯兰化,用宗教统治比大军更有效。
但奥斯曼帝国占领巴尔干半岛后,却面临着此地宗教信仰复杂的情况,因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等民族都信奉西方教派,对伊斯兰教有一种排斥心理。
在科索沃地区,奥斯曼帝国采取一项特殊政策,他们允许当地塞尔维亚人和阿尔巴尼亚人信奉自己的宗教,但要向土耳其人缴纳大量的税,而信奉伊斯兰教就不会缴纳任何税负。有些塞尔维亚人不堪忍受土耳其人统治,纷纷逃离科索沃地区,而阿尔巴尼亚人则改变自己的信仰,他们放弃天主教,改信伊斯兰教。
从17世纪时,科索沃地区的塞尔维亚人迁移到匈牙利和克罗地亚地区,土耳其统治者就把塞尔维亚留下的土地和房屋分给了改信伊斯兰教的阿尔巴尼亚人,还迁来大量的阿尔巴尼亚人到科索沃居住,于是科索沃地区的阿尔巴尼亚人就占到60%以上。
18世纪末期,随着奥斯曼帝国衰弱以后,南斯拉地夫地区独立运动不断,1912年,巴尔干地区联盟,推翻了奥斯曼帝国统治,重新把科索沃地区纳入塞尔维亚,但此时科索沃已经是阿尔巴尼亚人的天下。
科索沃在巴尔干地区位置很重要,有人说谁占领了科索沃谁就能统治巴尔干地区。科索沃最早生活的伊利里亚人部落,此人种是阿尔巴尼亚人的祖先,后来又迁来了斯拉夫人。奥斯曼帝国占领前,塞尔维亚人与阿尔巴尼亚人生活的很和谐,但奥斯曼帝国占领后,塞族与阿族人矛盾就增加了。
此后随塞尔维亚赶走了奥斯曼帝国,但塞族人与阿族人由于信仰不同,就产生大量的矛盾,这两个民族不断对科索沃地区进行争夺,使两个民族矛盾不断积累。
二战时,墨索里尼又把科索沃地区赶走了10万塞族人,想拼凑成一个“大阿尔巴尼亚”。对于法西斯的统治,科索沃地区阿尔巴尼亚人反而很支持,因为他们对加入大阿尔巴尼亚很兴奋。
二战结束后,科索沃地区成为南斯拉夫一个省,但阿尔巴亚人认为不公平,科索沃应该成为一个阿族自治的国家。但在铁托强势领导下,阿族人还不敢有大的举动。但铁托死后,这种情况就发生了变化,阿族人要求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
铁托死后,科索沃阿尔巴亚人就通过游行示威要求建立阿索沃共和国。东欧剧变后,阿尔巴尼亚人的呼声更高了,而南斯拉夫领导人米洛舍维奇没能在民族融合和团结上想出好的办法,他支持科索沃地区塞族固守自己的家园。最终使矛盾激化,引发了科索沃战争。
现在科索沃虽然独立了,但并未被国际社会认可。因为国际上有一个规定,一个国家要独立,如果得不到邻国的承认,想在联合国获得认可很难。就塞族与阿族之间的矛盾来看,塞尔维亚等邻国不会承认科索沃独立地位。只有等到什么时候塞尔维亚等邻国承认了,科索沃才真正被国际社会所接纳。
科索沃战争是塞族与阿族人矛盾激化的一个标志。如果追根溯源的话,两个民族矛盾是奥斯曼帝国的宗教政策所致,但科索沃战争才是真正的矛盾焦点,此战争背后有西方势力的唆使和鼓动。这一点塞尔维亚看得很清楚。
科索沃虽然已独立建国,但该国北部还有一部分塞族人居住生活,与阿族人是完全分离的。现在这些塞尔维亚人依旧认为他们是塞族人,并不承认受阿索沃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