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三国时期的蜀国小编感觉到这个国家其实最缺的就是人才了,特别是到了蜀国的后期,那人才真的是少之又少了,但是其实也还是有不少的,这其中就有著名的姜维等人,但是有一些类似霍弋、罗宪这样的,那么我们再看蜀国的话,会不会有这些相提并论的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
霍弋、罗宪于当代也不算什么顶尖将才,在蜀国当然还有能跟他们并论的将才,有的也是老将,有的还是新人或还没出仕。
陈寿的《三国志》只记载霍弋事迹到蜀汉灭亡为止,后除《晋书》外,他的事迹就多出于《华阳国志》,其中《华阳国志.后贤志》有一个人物就值得注意,他就是柳隐。
柳隐出生于初平元年(190年),至于蜀汉灭亡时已有七十四岁,跟蜀汉老将廖化、宗预年龄相仿。按理他本也应该身居高位,不知是什么原因就被埋没。他是蜀郡成都人,柳姓在当地也不是小姓,有一定社会地位,他年轻时跟同乡杜祯、柳伸并知名。
至姜维掌权后才有柳隐出仕的事迹,为姜维临阵献策,却又当敌陷阵,勇略冠军。因为在当时只有柳隐有这样的记载,可知柳隐是姜维手下第一大将,此人在陈寿《三国志》里却是只字未提。却可知道姜维历年北伐,柳隐都在军中,只是陈寿从不提及。
到钟会、邓艾伐蜀战役,姜维的主力远在沓中,汉中门户空虚,魏军长驱直入攻陷了汉中许多据点,兵锋直抵阳平关,迫降了蒋舒,攻破了关城。使姜维无法在阳平关阻截魏军,只能退守剑阁。
当时汉中各城池遭到魏军围攻,兵力较多的汉、乐没被敌人攻陷,剩余的就只有柳隐以少量兵力驻守的黄金城孤军作战,直到刘禅投降邓艾,派使者去劝降,柳隐才随主降晋,可见《华阳国志》称柳隐勇略冠军绝非虚言。只是这人在蜀官仅到巴郡太守、骑都尉,也确实是被埋没多年。
刘备称帝那一年,柳隐就已经三十岁,如果这人很早就被启用,实不该连个将军都没混上。
其余还有爨谷、马融、杨稷、毛炅、李毅,部分人可能早已仕蜀,却都没有直接证据,他们一出场就是晋臣。就在蜀汉灭亡第二年,这些人陆续从云南进入到今越南一带作战,所以有理由猜测他们本来就是蜀国的低级军官。那份名单里有孟干、孟通二人,无疑是孟获同族,因为出征的都是南中大姓。其中有个李松应是蜀臣李恢族人,李恢的孙子李逷也仕晋,后来领兵抗击成汉政权。
远征军扶持当地叛军对抗孙吴帝国,由于道路险阻,一旦出征就没有后援。当时是霍弋在后方远程指挥他们。这场战争陆续打了八年之久,以孙吴歼灭叛军告终。
主将爨谷作战不久就病逝,由马融接任主将一位,这人就是蜀汉名将马忠之子。但马融过了一段时间又死了,由杨稷接任主将一职。激战中曾打死吴国交州刺史刘俊、前部督修则,彻底激怒了孙皓,使吴军增援陆续抵达,约有十万之众。
杨稷和毛炅就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跟吴军交锋,期间也曾击退过名将陶璜,最终因为将军王约暗中向吴军投降,才城破被擒。毛炅投降后还曾密谋偷袭陶璜,修则的儿子修允为父报仇,把毛炅剖腹掏心。
杨稷和毛炅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在越南和广西边境抗战吴军数年,击毙吴军两员大将,论其军事才能应还在霍弋之上。
还有晋宁州刺史李毅,这人没有出仕蜀汉,但祖父李朝随刘备伐吴,病死于永安。父亲李旦,叔祖李邵、李邈都是蜀臣。李毅若非太年轻,迟早也该仕蜀。李毅随王濬伐吴立下战功,负责坐镇南中平定叛乱,他的功绩并不亚于霍弋。只因北方大乱,李毅受到饥荒和瘟疫的打击,无力抵抗叛军,病死于任上。他的女儿李秀代父为帅,镇压了当地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