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越,汉族先民之一,是百越众支系下的一支部落,即居于九州扬州地域的越人部落。位于长江中下游一带、江淮之间、岭南地区,包含湖南、江西、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越南北部。扬越包括句吴与邗越两个分支。

扬越是什么意思

《史记》记载:"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之后为赵佗南越国领地,可见岭南地区属杨越。

也有用扬越来指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越国《吕氏春秋》:"东南为扬州,越也 。"《尔雅》:"江南为扬州,越也。 "可见苏南及浙闽地区也属杨越,另有说指湖北江西一带。

扬越亦称"扬粤"。史记记载: 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扬粤,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之后为赵佗南越国领地。古时指广西广东一带的岭南地区及越南北部地区。

《史记·南越列传》: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扬粤,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

但是有些学者认为,扬越与扬粤不同,扬粤是指岭南一带的部落,扬越则可能专指长江中下游一带的部落。如史料记载:

“禹三年服毕,哀民,不得已,即天子之位。三载考功,五年政定,周行天下,归还大越。”《吴越春秋》;“王睿南征……兵无血刃,扬越为墟。”《晋书·武帝纪》;

“晋室播迁,来宅扬越。”《宋书》;

“晋室播迁,南据扬越。”《史通·表历篇》;

“朕方委以征伐之事,北平匈奴,南荡扬越。”《资治通鉴》

吕思勉认为: "先秦的越人不等同于南方畲瑶壮侗等民族,也不等同于东南亚越南人等。越跟齐、楚、燕、晋、秦一样,都是诸夏之一,非民族概念。越人是上古生活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华夏稻作先民中的一支。"

在先秦古籍中,对于的百越部落,常统称之为“越”。如吕思勉先生所指出,“自江以南则曰越”。在此广大区域内,实际上存在众多的部落,各有种姓,故不同地区的部落又各有异名,或称“吴越”、或称“闽越”、或称“扬越”、或称“南越”、或称“西瓯”、或称“骆越”,等等。因此,“越”又称被称为“百越”。百者,泛言其多。

百越的一支中的扬越之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最初在湖北江西一带,受楚人征服。汉朝以后,浙闽赣粤的扬越成为汉族 ,另一部分扬越则西迁到东南亚地方,融入到其它民族当中,不复存在。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百越部落的分布“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也就是从今江苏南部沿着东南沿海的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越南北部这一长达七八千里的半月圈内,是古越人最集中的分布地区。

但古越人不符合“共同祖先所连结起来的共同体”的定义,其后裔族群的祖先不同,有大禹、雄王、布洛陀、袍隆扣等等,加上先秦的的“夷夏之辨”仅仅是“教化之内”和“教化之外”的区别,并不是依据血缘、体质、语言的差别而固定不变的“民族”差别,故古越人并非民族概念。

邗越与句吴同属扬越,句吴即是春秋吴囯的前身,邗越分布江淮至五岭以北各地。

邗越于周朝初年已广泛分布在江淮各地,今安徽省南部、江西省北部等地。邗越有三支,一支位于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一带,今属江淮方言区;一支位于江西省鄱阳湖一带,今属赣语区。

南越位于广东省地区,今属广府方言区及客家方言区。南越北与荆州地区相接,东与闽越为邻,西面是西瓯人、夜郎人,西南面雒越相接。

标签:一带 地区 部落 民族 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