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远古时代,台湾原住民达爱人身材不及3尺,肤色如墨,俗称“小黑人”,性情刚强,擅长变换术,箭术超群,行动迅捷,来去飘忽。原与赛夏人友好,曾向赛夏人传授农耕、歌舞与巫术等,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后因达爱人调戏赛夏人妻女,赛夏人不堪凌辱,却无奈慑于其剽悍凶顽,难以力胜,遂设计智取。他们暗中砍断达爱人必经的枇杷桥桥桩,加以伪装,使其不露蛛丝马迹。

矮灵祭的习俗

是日黄昏,达爱人聚会桥上,大桥断裂,达爱人落江溺死。其中一对夫妇幸免,两人教授达爱歌舞于朱姓赛夏人后,便远遁浊水溪。临行,叮嘱赛夏人每两年祭祀遭难的达爱亡灵一次,祭祀期间须谨言慎行,恪守禁忌。后来,谷物歉收,瘟疫横行,赛夏人为之震慑,遂遵嘱举行祭灵大典,以禳交纳吉,相沿成习,是为“矮灵祭”。

矮灵祭流程

祭仪通常由南、北祭团长老“约绳纪日”,于农历十月十三日至十八日举行,由朱姓主祭。祭前,采茅草编环作结悬挂于房前屋后、农具家什以及人之身躯等,以为禳祓,并遣人往达爱人的山洞遗址鸣镐,延请其亡灵,与祖灵赴祭。娱灵场火把通明,人们高唱“矮灵祭歌”,挽手成圈状,与达爱亡灵欢歌共舞,通宵达旦。第三天凌晨始,吟歌送灵,共捣粟作糕,上山采竹,为亡灵回归准备干粮和手杖;第五天人们歌舞逐灵,抛矛掷石,恫吓呐喊,最后,以毁榛斩木告诫亡灵远遁。

矮灵祭(Pas-ta'ai)可以分为:娱灵、迎灵、送灵共六天,除娱灵这一段可供外人参观外,迎灵、送灵是不容许外族参加的。传统是在农作收成后的月圆前后举行(约农历十月中旬),每两年举办一次,每十年一次大祭(在日据时代因日本政府干涉,迫不得已改为每两年举行一次)。大祭和矮灵祭的区别是大祭有祭旗(Sinatun)的制作。祭旗是赛夏族的迎灵高幡,幡是一种旗帜,在赛夏族人心目中地位至高无上,严禁外人触碰,在仪式典礼进行中必须从头至尾保持高直竖立,否则族人相信将发生不可知灾难。迎灵典礼时,赛夏族中三大姓氏各派出一名年轻勇士合力撑拿祭旗(Sinatun)绕场3圈,赛夏族人相信如此可消灾去厄带来好运。

标签:爱人 亡灵 一次 举行 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