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人是高山族的族群之一,居住于台湾省南投县境内的日月潭一带。有人认为它是曹人的一部分,有人又把它划为布农人的成员,还有人把它划为平埔人的一系,但其语言、风俗、习惯独具特点,因而把它看成独立的族群。是高山族中人口最少的一族,只有283人。
起源
相传邵族之起源归功于一只神鹿,300年前当地有40个山胞集体出猎,发现一只体型巨大的白鹿窜向西北,于是尾随追踪。他们追了三天三夜,白鹿在高山富林中失去踪影。山胞们又在山中搜了三天三夜。第四天,他们越过山林,只见千峰万岭、翠绿森林的重重围拥之中,一派澄碧湖水正在晴日下静静地闪耀着宝蓝色的光芒,就像纯洁的婴儿甜蜜地偎依在母亲怀中酣睡。
山胞们又发现,碧水中有个树林茂密的圆形小岛,把大湖分为两半,一半圆如太阳,其水赤色;一半曲如新月,其水澄碧。于是他们把大湖称为“日月潭”,那小岛叫做“珠仔岛”。他们发现这里水足土沃,森林茂密,宜耕宜狩,于是决定全社迁居此地,带头的部落首领就是今日邵族酋长“毛王爷”毛信学的祖先。起先邵族只在族内通婚,近亲通婚导致人口日益减少,到蒋介石入台后为不导致其灭族,告诉他们要与外族通婚,人口才得以回升。这便是现代邵族的起源。
邵族聚落
卲族曾经是水沙连地区最有势力的族群。水社(kankwan/水沙连)是日据时期的主要聚落之一。日月村,旧称
德化社)为中心。另一主要的聚落为位于水里乡顶崁村的雨社山聚落。少部分居住于水里民和村益则坑(Aksa)一带,其余族人散居于各地。
历史
根据邵族的口传历史,据说祖先是追逐白鹿翻越阿里山('arithan/'ari a hundun)而来。人口甚少,因此学界对于该族是否应该归属于邹族(Cou;Tsou)的一支,一直有争议;另一方面由于和汉族接触较早,也曾被归类为平埔族,但该族到底是属于“高山族”或者是“平埔族”学界并无定见。清政府亦名之为“化番”(归化生番),既不是“熟番”也不是“生番”。伊能嘉矩将其视为平埔族、鸟居龙藏将其列为高山族。从文化、服饰、体质等特征来看,邵族均和邹族人不同,卲族族人自己不但否认他们是邹族,且发起正名运动。在2001年8月8日政府正式承认邵族为原住民部族之一。
邵族人深受祖灵信仰之影响,敬畏自然,但近百年来受到日据时期日本人以及汉人的移入,使原有的土地以及文化风貌受到了很大的改变。人口数少,2014年8月统计约751人左右,是台湾人口最少的原住民族群,1999年的九二一地震曾使八成以上邵族人之居所倒塌,因此震后全族曾暂时迁往台北市明水路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