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在盛唐得到快速发展,但从唐武宗后走向衰落,期间虽然有新的修建,但难以阻挡龙门石窟衰退趋势。此后龙门石窟经历战争与盗窃,龙门石窟彻底没落。

龙门石窟什么时候走向衰落的

唐末以及宋朝时期,这个时期石窟创作逐渐衰落,而金元之间的战争,彻底结束了它辉煌的创作历史。至此,它作为被万人敬仰的古迹历史才刚刚开始。由于佛教与统治者之间的矛盾,以及佛道之争等原因,造成了“三武一宗”四次灭佛运动,龙门石窟由此遭受重创。

宋代,分布有陈抟“十字卷碑”、宋真宗“龙门铭碑”。宋朝还在龙门石窟新凿了一些洞龛,并为保护卢舍那雕像,加盖了9间木构屋檐式建筑,俗称“九间房”。明代,惠简洞窟外门楣表面,以阴线刻出五个方形及半圆形碑首碑形题记,时代均为明万历31年3月吉日立,为捐资修路的题记。

清代,乾隆帝于1750年游幸龙门,在龙门香山寺留下御碑亭。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西逃。回京时途经龙门参观了古阳洞,下令把洞中主佛释迦牟尼整修成老君像,洞改名“老君洞”。

唐武宗继位后,在整顿朝纲、收复失地、稳定边疆的同时,决定废除佛教。他认为,废佛是“惩千古之蠹源,成百王之典法,济人利众”(《武宗本纪》,《旧唐书》卷十八)的唯一办法。这是武宗决心灭佛的主要原因。

唐武宗即位后,武宗开始了对佛教的整顿。而赵归真因曾遭京师诸僧的诮谤,常感“痛切心骨,何日忘之”(《宋高僧传》卷十七),这时便利用武宗对道教的偏信,于宫中“每对,必排毁释氏”(《佛祖历代通载》)。他向武宗荐引了道士邓元起、刘玄靖等人,以声气相求,同谋毁佛,加强了唐武宗灭佛的决心。

会昌三年(843)四月,朝廷“命杀天下摩尼师,剃发令著袈裟作沙门形而杀之”(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三)。会昌四年三月,以赵归真为“左右街道门教授先生”,而“归真乘宠,每对,排毁释氏,言非中国之教,蠹耗生灵,尽宜除去。帝颇信之”(《武宗本纪》,《旧唐书》卷十八)。

此后金元时期战乱频仍,石窟损毁严重。清末民初,列强和文物奸商大规模盗凿破坏,使大量文物损毁或流失。二战期间,西方和日本洗劫遗址,并将许多雕像偷带至境外,造成严重流失。

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文物贩子普艾伦来到龙门石窟,宾阳中洞里巨大的帝后礼佛图吸引了他。之后几年时间里,外国文物贩子勾结盗匪,将帝后礼佛图及宾阳南洞狮子像、万佛洞狮子像、看经寺罗汉头像等珍贵文物盗走。

直到1951年成立了“龙门森林古迹保护委员会”,才结束了石窟无人管理的状态。

标签:龙门石窟 龙门 时期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