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黑陶,是一种陶器艺术品种,作为古老的传统制陶技艺,有色如墨,声如钟,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产生于山东诸城境内的一种泥制陶器,其历史渊源,可上溯到四千多年前,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著名的龙山文化。
关于黑陶的最早研究制造者,当属虞舜。据史料记载和考古专家们考证认为:龙山文化黑陶的发展与生于山东诸城的古代帝王虞舜“陶河滨”有直接关系,虞舜,可称之为黑陶制作之开山鼻祖。虞舜,姚姓,名重华,今山东诸城舜王街道诸冯村人,生卒于原始社会末期。
制作步骤
黑陶的制作主要分三个步骤来完成,即:选料、加工、烧结。黑陶的选料是保证质量的主要环节,加工的质量好坏取决制作者的艺术修养,采用独特的烧结工艺使陶变黑是黑陶的最大特点。
黑陶的材料主要含有: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钛、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锰等元素。比例较大的是氧化硅与氧化铝,分别占66.32%和14.90%。
从众多出土的黑陶看来,多数黑陶原料属黄河冲击下来的纯净而细腻的红胶土,由于这种材料的可塑性好,因此一直沿用至今。
红胶土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比较细腻。好的制陶材料要经过凉晒、风冻、淘洗、沉积这样几个过程。采来的红胶土要有专门的存放地点,首要条件是:有足够的阳光,地面高于周围,要经常反晒,最好是经过5年以上风冻的陈泥。
风冻了的红胶土不易开裂,且使用方便。多数制陶者都有保存完好的这样的材料。在加工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所有的泥浆水必须通过滤网。
首先把风冻好的红胶土倒入搅拌池然后加水进行细致的搅拌,在搅拌的同时要不断地观察泥浆的密度;如果太大会很难通过滤网,在就需要多加入水来稀释泥浆。通过滤网的泥浆流入沉淀池,这样一直到沉淀池冲满为止就等于完成了整个材料的淘洗过程。最后用纱窗盖好以防灰尘进入。
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黑陶的质量,对材料首先要进行淘洗,淘洗的目的是过滤不必要的杂质,一般使用120#的滤网作为最高标准。淘洗材料的设备需要有一个高于地平面1米的水泥池,它的长与宽可以根据规模来确定。一般是2x3米。
在泥池的底部留有一5cm直径的圆空,主要是方便排放泥浆水;紧挨泥池的就是一个长15米,宽1米的沉积池,沉积池是存放搅拌好的胶泥水的上面盖有窗纱的一个专门设备。所有沉积泥将在这里变成优质的制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