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是秋季的节气,福州处暑的习俗多多,有吃龙眼配稀饭、吃糯米丸等习俗。下面小编为您介绍福州处暑的习俗,你不妨来看看这些习俗与你们的有什么不同!
福州处暑的习俗
处暑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在每年阳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度时开始。处暑象征着东南季风最后退出我国大陆,西北季风开始统治我国大陆。处暑以后的天气真正转入秋季了。
福州有句俗语,叫作“处暑一过脸觑厝”,“厝”指有钱人在城里的大房子,“脸觑厝”就是脸要朝着自己在城里的家看,外出避暑的人要打道回府了。这句话折射出老福州人过去的生活,“处暑”到了,“避暑”也就结束了。
老福州的生活习俗是,在处暑的时候要吃龙眼配稀饭,因为夏天的时候天气比较热,人体消耗了很多的热量,吃龙眼能补充热量。龙眼偏温性,有益心脾,补气血,有滋补养气的作用。老一辈的吃法就是剥一碗龙眼,混着稀饭一起吃。
另外,龙眼含有多种营养物质,有补血安神、健脑益智、补养心脾的功效,是健脾长智的传统食物,对失眠、心悸、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贫血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对于病后需要调养及体质虚弱的人有辅助疗效。
除此之外,老福州在处暑吃的另一种食物就是白丸子。白丸子其实就是糯米丸,做法很简单,将糯米粉搓成一小粒一小粒,煮汤,加点糖,味道清甜,既可补充碳水化合物,又可以解夏天的口腻。糯米有养阴的功效,秋季可以适当喝点糯米粥。
另一方面,“处暑”过后不宜再多喝凉茶,饮食中尽量要避免寒凉食物。处暑过后要进入秋天,中医上有“补秋”的说法,所以少喝凉茶、多吃龙眼是有道理的。这个时候讲究“补气”、“补血”,要避免寒凉的食物。
处暑宜多食“白色食品”
处暑时节,由于气候渐干燥,很多人会感到早晨起床时嗓子发干,皮肤紧绷,即使饮用一大杯水,也难以解渴。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有效防治“秋燥”,除了要重视精神调养外,还可重点在饮食上下工夫。
“处暑”后,我们要多汤水,少辛辣。平时可以多熬一些粥,煲些汤,多吃芳香滋润的食品,例如银耳汤、荷叶粥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入秋后养生最主要的方面是养肺,而“白色食物”易入肺,因此可以多吃一些,例如百合、莲子、薏米、梨、白色的蔬菜等等。
此外,入秋后适量饮些药茶也对身体很有帮助。例如,我们可以用西洋参来泡水喝。西洋参能“补肺降火,生津液,除烦倦,虚而有火者相宜”,西洋参在处暑之际可以帮助人们抵抗疲劳,缓解压力,提高精神。此外,在饮茶方面,最好以淡茶为主,浓茶在处暑后则需少喝。
多数蔬菜和水果性寒凉,有生津润燥、清热通便之功,且含有大量水分,果蔬还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及无机盐、纤维素,可以改善燥气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但食用新鲜果蔬一定要适量,过食或暴食都会影响身体健康。另外,新鲜水果含糖量较高,老年人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尤须慎食。
再次,要注意尽量少食辛辣煎炸等热性食物,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食后容易上火,加重“秋燥”对人体的危害。
处暑时,起居宜早起早卧,多呼吸新鲜空气,多做深呼吸,以及时排出体内的有害物质。不要做剧烈运动,不要过度劳作,可适度慢跑,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