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显示中国大鲵至少分属三个不同物种

亚特兰大动物园中极度濒危的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新研究显示,中国大鲵至少分属三个不同物种。 PHOTOGRAPH BY JOEL SARTORE, 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ARK

据美国国家地理(撰文:DOUGLAS MAIN编译:钟慧元):中国大鲵其实分属三个不同的物种;这项新发现应有助于找出该如何拯救这种极度濒危的动物。

全世界最大的两生动物是什么?科学家才刚找到新答案,并回答了这个──你可能会这么认为──现在或许可算是尘埃落定的问题。

概括来说,我们已经知道最大的两生类是中国的大鲵。这种动物可以长到超过1.5公尺,体重超过45公斤。不过在几十年之前,中国各地要找到牠们的踪迹都还很容易,从副热带的南方到中北部山区、东部,都还有。

尽管牠们出现在这么大范围的地区,而且还被山脉与不同河流流域分割,学者仍认为牠们都属于同一个物种,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

但有一项新研究在分析了博物馆标本之后证实,中国大鲵其实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物种,而是至少有三个物种。其中可能是三种中体型最大的一种,获得了新的学名:Andrias sligoi,也就是「中国南方大鲵」,以上是根据9月17日发表在《生态学与演化》(Ecology and Evolution)期刊上的一项新研究。

「竟然要到了今天、到这个年代,才辨识出全世界最大的两生类是什么,真的很不可思议。」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山缪尔.特维(Samuel Turvey)说,他是伦敦动物学会(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的保育科学家。

这新闻正好发表在这种动物的危急存亡之秋。中国大鲵已经被认定极度濒危,而这种生物在野外也已经面临绝灭,特维说。几乎可以确定另外两个新物种的状况更糟,他补充说。恰当的辨识出这些动物,能推动更好的保育策略。

危急存亡之秋

这种动物受到的主要威胁是栖地丧失、盗猎,而最重要的,就是大鲵养殖场的普及。事实上,有几百万只大鲵散布在中国各地的养殖场,但这些个体似乎都是属于比较普遍的中国大鲵。

部分原因在于大鲵养殖源自中国中部,也就是发现这个物种的地方。而过去几十年来因为大鲵养殖业蓬勃发展,也让牠们扩散到中国各地。这种动物被当作珍馐美食,肉可以卖出高价。

过去,这些养殖场常常把许多大鲵放回野外,因为误以为这样对大鲵有好处。但这种策略造成的损害可能远比好处多,因为各地都有不同变异,所以应该只能重新引入各地区的独特物种,特维补充说。

这种作法可能会传播疾病,也可能会在动物之间造成竞争与混种。

「这就是把错的物种放在错的地方,」他说。

特维和其他在野外寻找中国大鲵的人,从2013到2016年间仅仅只在四个地点有所斩获。然而,他们找到的似乎都是养殖场野放的大鲵,因为牠们的基因跟当地大鲵不一样。

「这是非常非常严重、而且令人沮丧的──没有人意识到状况已经这么糟糕了。」特维说。这项调查的结果发表在2018年5月份的《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期刊上。

比对基因

为了进行这项研究,学者检验了博物馆在几十年前采集的大鲵标本,那是在中国风行养殖大鲵和大鲵扩散(人类造成的)到全国各地之前。

他们的分析显示,在青藏高原还有中国中南部的南岭隆起之后,大鲵也约在约310万年前开始分化。这种地理上的隔离,让大鲵分别演化成三个支系,全都是独立的种,分别为北方的长江、西南方的珠江,还有东南方的多条河流所独有。

这是因为独特的地形与各族群的基因所造成的结果,但科学家并不知道这几个物种在结构上的确切差异,因为这些动物标本保存的方式各不相同。有些标本是保存在液体中,有些则是干燥标本,而多年下来,其中有些已经干到变成「大鲵纸」碎片了,特维说。

也有很多标本是幼鲵,缺乏其他较老个体身上出现的特征。盗猎压力使得野外的大鲵不再长得超巨大,他补充说明。这个时候根本无法指出完全成长的每种成年大鲵彼此之间会有什么差异。

至于第三个物种,研究团队尚未能加以描述,也无法命名,因为他们能研究的也只有来自组织样本的DNA,而不是完整的动物,特维说。

标签:物种 动物 这种 中国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