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
据中国社会科学报:英国《今日历史》(History Today)杂志第11期刊发了牛津大学伍斯特学院现代历史学教授罗伯特·吉尔德(Robert Gildea)的文章《拿破仑:圣人、罪人还是二者兼备》(Napoleon: Saint, Sinner or Both)。文章对西方史学界对拿破仑长久以来的研究和评价进行了梳理。
对拿破仑评价存在分歧
荷兰历史学教授彼得·戈耶尔曾在其论著《拿破仑:支持与反对》(Napoleon: For and Against)中表示,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史学界对于拿破仑的历史形象长久以来存在明显分歧。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的捍卫者,是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另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拿破仑仅是科西嘉的暴发户,是一个战争贩子,视法兰西为其僭取权力野心的平台。
英国军事史学家科尔里·巴内特(Corelli Barnett)在其论著《波拿巴》(Bonaparte)中称拿破仑为“另类”,以法国为平台满足自己的利益。美国传记作家艾伦·肖姆(Alan Schom)在《拿破仑大传》(Napoleon Bonaparte)中强调了拿破仑的利己主义、虚荣心及冷酷。然而,英国历史学家弗兰克·麦克林恩(Frank Mclynn)、美国军事史学家罗伯特·阿斯普雷(Robert Asprey)、美国史学家史蒂文·英格伦(Steven Englund)等人则都在著作中对拿破仑给予过不少正面评价。
吉尔德称,与拿破仑同时期的不少人都称他为“波拿巴”,暗指他并非法国人,并将其描绘成“食人魔”的形象。支持拿破仑的人则将其描绘成建构欧洲联盟的践行者。此外,拿破仑的经历及人格魅力也使其成为不少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原形,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中的拉斯柯尔尼科夫、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于连等。
法国特殊历史造就拿破仑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历史系教授威廉·道尔(William Doyle)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拿破仑称得上是法国现代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不仅因为他结束了法国大革命的动荡,更因为他为百废待兴的法国打下了发展基础。在执政期间,拿破仑对法国的行政和法律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中包括改革法国的金融结构和司法制度、创办法兰西银行、确定了保留至今的国民教育制度、实行法国行政的中央集权制。《拿破仑法典》至今仍具重要影响。更重要的是,拿破仑为法兰西民族带来了自信。
对于拿破仑历史评价的争议,道尔对记者解释称,拿破仑一生功过参半,以军事政变上台,以穷兵黩武灭亡。拿破仑统治时期有成就,也有弊端。1794年2月,奴隶制被废除,但拿破仑执政后,奴隶制卷土重来,无视1789年革命期间提倡的人权。此外,拿破仑执政期间邀请了不少流亡者重返法国,建立了新的贵族,并重建了天主教。1804年,拿破仑帝国建立,帝制取代了民主共和制,这些都与大革命的成果越走越远。
道尔继续解释称,君主主义者希望拿破仑在1799年掌权后可以重振波旁王朝,而拿破仑自己却当上了统治者,这使拿破仑在君主主义者眼中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僭取者。至于那些被拿破仑重新启用的流亡者、被重新振兴的天主教会则希望通过拿破仑来重获他们在革命期间丧失的利益。
道尔认为,事实上,拿破仑希望通过军事成就带来的权力调解大革命造成的分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拿破仑称帝、建立军事独裁政权是必然结果,是法国的特定历史造就了拿破仑。时至今日,拿破仑依然影响着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