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解密蝙蝠在全黑环境里搜寻晚餐的超强“窃听”技能

在巴拿马的巴洛科罗拉多岛上,一只粗面蝠大啖一只南美泡蟾。 PHOTOGRAPH BY CHRISTIAN ZIEGLER,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据美国国家地理(撰文:JAKE BUEHLER编译:涂玮瑛):一项新研究分析蝙蝠捕食的许多方式,显示这些暗夜飞行者的天赋实际上有多高──又多么鲜为人知。

身为夜行性动物,蝙蝠面临一项独特的挑战──在全黑的环境里寻找及追捕猎物。

这些飞行性哺乳动物已演化出一种绝佳的解决方式:回音定位法,牠们发出的声波会在碰到猎物后反弹,准确指出猎物的位置。不过,这种与生俱来的超能力,只代表了神奇又复杂的蝙蝠觅食方式中的一小部分。

如今科学家已经爬梳了先前文献,将这些在黑暗中进行的技能集结成一张总列表,近日于期刊《功能生态学》(Functional Ecology)上发表。

虽然许多研究都特别探讨了蝙蝠寻找猎物时使用的工具与行为,但关于这种掠食者如何使用各种感官来捕猎,却一直缺乏一份更加详尽的概述,研究主持人瑞秋.佩吉(Rachel Page)表示。她是巴拿马史密森尼热带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

佩吉解释说:「尽管经过数十年的研究,我们依然不太了解大多数蝙蝠物种的基础感官与认知生态学。」而蝙蝠至少有1300种。「因为蝙蝠是夜行性飞行动物,我们难以在缺乏特殊设备的状况下观察牠们,所以直到近期才出现对牠们的深入研究。」

他们发现的蝙蝠感官技能,从吸血蝠侦测个体动物的呼吸模式,到纳氏鼠耳蝠(Myotis nattereri)会受到家蝇交配时的声音所吸引。

佩吉说,整体而言,该研究显示蝙蝠的天赋比科学家原本预期的更高──对牠们的了解也比原本以为的更少。

洗耳恭听

研究人员仔细研读了先前研究,这些研究聚焦在食虫性蝙蝠与肉食性蝙蝠如何仰赖源自猎物或其他蝙蝠的讯息来觅食。接着研究团队评估了支持这些特定狩猎技巧的感觉适应(sensory adaptation),并检验每种方法的优缺点。

举例而言,当回音定位法不太有效时──例如在树下的灌木间等狭小封闭的空间很难瞄准猎物──蝙蝠会被动地聆听细微声响。

以吸血蝠为例,牠们的食物来源仅限从睡眠中的哺乳动物身上悄悄收集的血液。这些蝙蝠具有仅会对动物呼吸声反应的神经元,牠们就是这样确定猎物位置的。这些栖息在中南美洲的蝙蝠,甚至能辨识出特定宿主的呼吸模式,然后每晚都回到同一只动物身上吸血,例如一头牛。

「吸血蝙蝠通常比牠们的宿主小很多──牠们可能有被踩踏或压扁的危险,或是宿主可能在吸血过程中醒来并进行防卫,」佩吉说:「只要牠们找到了能成功让牠们吸血的宿主,最安全的策略可能就是回去吸同一宿主的血。」

新西兰小短尾蝠(Mystacina tuberculata)或许是在杂乱环境中狩猎的大师。这些「行走的」蝙蝠有40%的觅食时间都在地面上──比其他任何蝙蝠都多──牠们会仔细倾听昆虫在落叶堆移动的声音,并利用管状的鼻子嗅出昆虫的位置。

爱管闲事

有些蝙蝠会利用猎物在夜间吵杂的声响,牠们窃听猎物交配的鸣叫,就像有人在听民用无线电一样。

例如中南美洲的粗面蝠(Trachopos cirrhosus),牠们会把注意力全集中于雄性南美泡蟾(Engystomops pustulosus)刺耳的鸣唱,以寻找、挑选集合在池塘的南美泡蟾。藉由关注南美泡蟾交配的鸣叫,粗面蝠能找到牠们聚集的地方──然后饱餐一顿。

纳氏鼠耳蝠原生于欧洲与中东地区,牠们是真正「扫兴」的动物。纳氏鼠耳蝠会受到交配中的家蝇发出的特殊嗡鸣声所吸引──这种个能让牠们大吃一餐的策略。

用餐提醒

其他种蝙蝠会聆听别的蝙蝠来获取食物位置的提示,牠们会被其他蝙蝠回音定位的声波所吸引。

中南美洲的南兔唇蝠(Noctilio albiventris)会与其他兔唇蝠的「觅食嗡嗡声」达成共鸣──这种嗡嗡声是蝙蝠在逼近昆虫时制造的高强度回音定位。这些回音定位,会将兔唇蝠引导到一大批暂时聚集在水面上的昆虫,让牠们省去觅食的力气。

「真正有趣的是,」佩吉指出「蝙蝠也会窃听其他种蝙蝠的发出回音定位的声响。」

冰山一角

特拉维夫大学的动物学家约西.约沃(Yossi Yovel)并未参与该研究,他强调该研究「非常好又完整地重新检视了这个领域」。

约沃也很钦佩这些科学家将蝙蝠的狩猎策略分成三大组:倾听猎物动作、利用猎物的沟通方式,以及接收在附近狩猎的其他蝙蝠所发出的提示。

佩吉强调她的研究只是第一步而已。「蝙蝠是非常杰出的动物,拥有美妙的多样性、高度的社交性、灵活的认知能力。」她说。

「我们才刚开始了解牠们多样觅食策略的基本模式,还有牠们收集信息来寻找猎物的方式。」

标签:蝙蝠 猎物 研究 这些 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