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韩语、日语等98种语言可能源自于9000多年前中国东北辽河流域的农业文化(Frank Bienewald/ Alamy)
据ETtoday(记者罗翊宬):韩语(朝鲜语)与日语在文法结构上高度相似,2种语言同时被归类为「阿尔泰语系」(亦称泛欧亚语系,Transeurasian),如今国际期刊《自然》(Nature)在近期一份研究中指出,其实包括韩语、日语、多种突厥语与通古斯语、蒙古语、土耳其语等98种语言,其实可能源自于9000多年前的共同祖先,即来自中国东北辽河流域的农业文化。
根据《路透社》、《卫报》,集结来自中国、韩国、日本、英国、德国、美国、俄罗斯、新西兰、荷兰、捷克等国学者的国际小组针对泛欧亚语系进行研究,从基因、考古遗迹、语言等资料来分析,发现泛欧亚语系涵盖范围超过8000公里,数亿人口其实有着共同祖先,最早可追溯至9000年前新石器时代中国东北辽河流域的小米农人。
研究指出,当时的人类从狩猎、采集的生活型态转为农业定居的过程中,小米为重要的农作物,其中9000年前定居于辽河流域的农民,透过农业文化逐渐迁徙与传播,从包括现今中国辽宁省、吉林省、部分内蒙古地区,逐渐从东北亚开支散叶,向北传至俄罗斯远东地区、西伯利亚、西可至西亚、向东可进入韩半岛(朝鲜半岛),过海可抵达日本列岛,可以想见现代人口与文化起源的复杂程度。
研究团队认为语言的传播,其实与农业扩张、人口流动的关系息息相关,泛欧亚语系源自辽河流域的假说,其实正挑战着过去传统学术界上所认为的「游牧假说」,而「游牧假说」则认为阿尔泰语系的开枝散叶是经由游牧民族从东部大草原向西部迁徙而来。
研究团队从语言学层面上分析,在98个语言中分厘清超过250个与农业有关的词汇概念,这些词汇包括小米、耕地、种植、播种,确立源自农业文化的假说;而在基因学上,则从23具古代遗骸、比对9000年前东亚与北亚居民的基因数据库,证实韩国(朝鲜)与日本民族具有西辽河的血统。
考古学者哈德森(Mark Hudson)表示,研究团队针对中国、韩半岛(朝鲜半岛)、俄罗斯远东地区等255个考古遗址,分析动植物遗骸、石器、陶器等文物相似性,确定中国东北辽河流域农民用大米、小麦补充小米,这些人口约在西元前1300年左右传播至韩半岛(朝鲜半岛)、西元1000年后再从韩半岛传播至日本列岛。
另外,现代韩语被历史学界广泛认为传承自「三国时代」的新罗语,韩国历史从西元前1世纪至西元7世纪为三国时代,分为高句丽(中国东北、韩半岛北部)、新罗(韩半岛东南部)、百济(韩半岛西南部),最终由新罗统一3国,有学界认为3国语言互不相通,但有派学者从中、韩古代遗留的史书中发现,3国使者在中原王朝通译古汉语时,3国语言在不用特别翻译的情况下可以互通,仅是腔调略有不同。
古代日本语与三国时代的百济语,也因为使用的部分单字发音相似,被学界认为有高度关联性,例如百济语的「熊」(고마,现代韩语为곰)与日本语的「くま」、百济语的「城」(키)与日本语的「キ」。
而观察韩国历史三国时代的脉络,可以发现高句丽的王族源自中国东北(满州)的扶余(夫余、东夫余),其最初的根据地位于卒本城(古称纥升骨城,位于中国吉林省),之后迁都至国内城(中国吉林省集安市),最后迁都至韩半岛(朝鲜半岛)的平壤,其实正呼应该跨国小组所提出的研究,语言的传播随着农民的迁移一路从中国东北辽河区域扩散至韩半岛、最后跨海至日本列岛。
参与研究的第一作者、比利时的比较语言学家罗贝兹(Martine Robbeets)表示,「其实要人们接受自身、自国的语言、文化、民族源自于国界之外,其实就等同于要求放弃自己的身份,这并不太容易,而中国、韩国、日本等东亚强权经常被认为源自单一的语言、单一的文化、一种基因特征,但国族主义者其实得承认的事实是,亚洲在内的人类、民族、语言、文化其实都是互相混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