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江口沉银就不得不说到张献忠的木鞘藏银的传说,现在这个木鞘藏银的传说已经算得上是正式的证实了,最近江口沉银就正式的亮相了国博了,也还真的事吸引了不知道多少观众了,所以对这个感兴趣的网友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
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第一次完整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
6月26日下午,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盛大开启,上千观众同时涌入现场观展,气氛火热。
“江口沉银”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全国考古发现系列展的首个展览,也是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第一次完整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从3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四川文物部门接洽到6月开展,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双方从4万多件文物中精挑细选了500件,全方位展示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
册封金册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现场燃
上千人挤爆展厅考古界“网红”亮相,不仅看宝藏,更看遗址考古方式等
自去年年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开启考古发掘以来,每一次考古成果都备受公众关注。今年4月,由国家文物局主导的“2017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中,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是受新媒体关注最多的项目。考古界“网红”亮相,此次展览引爆了公众热情。记者在现场看到,展览原定当日15时开始,上午便频频有观众行至展厅外打探是否可提前进场。到15时展览正式对外开放时,上千观众将展厅大门堵得水泄不通,以致负责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不得不高喊“请先到附近展厅观展”。
随人潮挪进展厅,记者耳边不时传来满怀期待的声音,“张献忠沉银的传说太有名了,没想到传说居然是真的!”“今天就是想来看看他到底沉了哪些宝藏!”
好不容易走进大厅,记者发现挤进展柜前观展还得排队。银锭、饰品、金印……几乎每件展品前都有大量观众久久驻足,频频拍照。四面沉浸式投影区域播放的考古发掘视频、遗址考古方式等,观众也看得津津有味。家住北京的张淮忠老人籍贯陕西,听说“江口沉银”在国博开展,一早就自带茶水排队等候,他兴奋地说:“在我们老家,张献忠藏宝的传说流传很广,今天终于让我亲眼看到了!”
观众期盼着与历史有亲密接触
亮点多
“传说级”宝藏价值连城
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上供藩王府的岁供黄金、一百两银锭等,举世罕见
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自去年开启发掘以来,两次出水共计4万余件文物。此次精挑细选的500件文物,堪称精品中的精品,多件为国家一级文物,价值连城。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展厅序厅展示的3件文物,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其中从文物贩子手中追缴回来的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铸造于1643年,是遗址发现的核心文物,对考证遗址年代和性质极为关键。另一件“长沙府天启元年分岁供王府足金伍拾两正”金锭,是上供藩王府的岁供黄金,为已知明代金锭中的最大锭型,存世稀少。此次展览还展出了一枚一百两银锭,这枚万历二十七年武冈州“都水司正银”,为明代武冈州征收供工部都水司使用的税银。明代存世银锭多为五十两形制,一百两官银的银锭,相当罕见。
同样珍稀的,还有錾刻有“大西”年号的金册、张献忠在占据四川后铸造的“西王赏功”金银铜币等大量文物。据介绍,在遗址考古发掘以前,“西王赏功”币存世量极少,且真假难辨,为古泉名珍之一。此次展览展出了多枚“西王赏功”金、银、铜币。金、银币为考古出水文物,铜币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传世文物。它们究竟有无区别?吸引不少观众对比鉴赏。
观众进入展厅参观
意义深
“活”起来的文物见证历史考古成果展成为公众了解明代中晚期政治、军事等方面的窗口
展览分“序厅”“沉银出水”和“考古新章”三部分。在“沉银出水”的“大西浮沉”与“明代社会”单元,考古出水的官银、金银册、来自民间的精美首饰以及兵器等,都成为公众了解明代中晚期政治、军事、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窗口。
“活”起来的文物,为观众拨开迷雾,揭开一段300多年前的隐秘历史。现场展出的各种金册中,既有明朝册封藩王及妃嫔的,也有张献忠册封后宫的两件金册,它们形制相似,等级极高,成为张献忠大西政权建立后宫制度的物证。
观众在了解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方式
在明代中后期,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和政府税收。展览展出了近150枚银锭,极具视觉震撼效果,也是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实证。大量银锭刻有“粮银”“军饷银”等6种税名,以及河南、江西、眉州、双流等地名,成为张献忠行军路线的佐证和在四川活动范围的证据。为让观众更好了解大西政权的政权建立和军事制度情况,中国国家博物馆还特别展出两件馆藏一级文物“骁右营总兵关防”铜印和“大西骁骑营都督府刘禁约”碑拓片。
展厅中,大量出水的明代金银饰品,吸引着女性观众的眼球。帽饰、发饰、耳饰、腰饰等饰品,充分反映了明代中晚期的审美情趣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让今人得以一窥古人的日常生活。三眼火铳、铁刀、铁枪等大批与江口之战相关的兵器,证明此处就是发生江口之战的古代战场。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还展出了迄今为止首次考古发现的木鞘,证实了张献忠“木鞘藏银”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