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古装影视节目的小伙伴们都知道,白银是当时中国古代最普通的流通货币,众所周知,这便代表着中国古代有着大量的白银,特比是在后来发现新大陆后,西方将大量的白银也流通到了中国地区,换走了无数的手工艺品,茶叶,刺绣,瓷器等等,而当时的中国只对白银感兴趣。然而当年那么多的白银最后都到哪里去了呢?
民间藏银颇多,清代明码标价,捐一个道台需13120两白银,可见当时白银流动量之大,那么今天这些白银哪去了呢?首先,白银在古代也是贵金属,普通老百姓手中并无多少;其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大门被打开,甚至中国的海关都被洋人把控;再加上世界技术的进步,而中国经济情况却恶化,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下降,中国外贸由顺差变逆差,巴西的丝绸和印度的茶业产量早已超越中国。而无数的卖国条约和赔款,特别是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和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几乎把政府手里存银掏空,民间的存银也搜去了不少。
再后来,大清完了,民国开始。老袁发行的袁大头流行于市面,此时中国的银子可能还不少(当然比明清鼎盛时是差远了)。同时也有不少大小银行以银元为基础发行纸币(纸币到特定银行可兑换为银元),这时中国应该属于初步的银本位制,中国经济出现了好转的迹象。
但好景不长,随着世界各大国选用金本位制度,出现世界银价上涨现象,大量中国白银外流。1935年,得罪不起外国,又管不了本国投机商的蒋政府发行了法币——不能兑换回金银的强制货币。而国民党利用此招将国内大量的民间财富——白银收入自己手中,买武器、做投机等(外国人可不认法币,只认银子),而为了更多地获取民间资源,蒋政府滥发货币,反正印钱又不难,可苦了百姓,无数的财富被巧取,自己得到却是一堆不断贬值的花纸。直到1948年,还不忘再抛出一堆名为“金圆券”的废纸,再次盘剥百姓,从大陆卷走无数的黄金、白银、美元到台湾过大款日子。而留下来的只有一穷二白的人民,所以新中国只能采用不与金银挂勾的人民币,但会根据国家财富问题,严格控制人民币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