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旗下的五子良将个个都战功赫赫,但彼此间肯定有比较的,究竟谁才是五子之首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不过大多数人都是推崇张辽的吧,因为他实在是太厉害了。

五子良将之首

张辽是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之一,是曹操最信赖、最倚重的外姓将领。逍遥津之战中张辽以数千人击溃孙权十万大军,使得整个吴国为之震颤,“张辽止啼”的典故流传至今。

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聂壹的后人。为历代所推崇,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1、智勇双全

建安六年(201年),张辽与夏侯渊同围昌豨于东海郡,历经数月,粮秣将尽,众人商议都认为应该引军而还。在“众议还”的氛围中,唯有张辽看出昌豨有动摇之心,于是向夏侯渊说:“这些天以来,每当我巡视围城的军情时,昌豨就两眼盯着我看。而且,他的士兵所发射的箭日益稀少,此种迹象必定是因为昌豨心怀犹豫,所以才没有力战。我希望能挑试一下他,并与之洽谈,倘若可以成功诱使昌豨投降,岂不是更好吗?”

于是,张辽派遣使者向昌豨传话:“曹公有命令,让张辽来对你传达。”昌豨果然走下来与张辽对话。张辽便说:“曹公神武,正在用他的美德感化四方,先归附的可以受大赏。”于是昌豨便答应投降。张辽知其肯降,于是只身上三公山,入昌豨家中,并拜候其家人。昌豨见张辽如此坦诚相对,心中欢喜,便随之往见曹操。

曹操先遣昌豨返还东海郡。随后,曹操便责备张辽道:“只身赴敌巢穴,这不是大将所为。”张辽拜谢了曹操的关怀,又根据当时的形势,回答道:“凭着明公威信著于四海,我张辽拿着圣旨,昌豨必然不敢害我。所以我才这么做。”

此次事件,张辽在夏侯渊面前展现了明察秋毫,在昌豨面前展现了刚柔并济,在曹操面前展现了料敌雄断。

通过张辽的成功劝降,东海郡在此后保持了长达5年的平静。此时,黄河以北的袁氏势力依然强大。直到5年之后,曹操平定了冀州并打垮了袁氏,统治东海郡的昌豨才再次发起叛乱。

2、能稳军心

建安十三年(208年),当时,荆州尚未安定,人心尚未归附。曹操在那一年,重新组建了许多军队。张辽率领其中一支新组建的军队,屯驻于长社。军队临出发之际,军中忽有谋反者起事骚动,在夜间,惊乱起火,全军尽受其扰。此时,张辽经过审时度势,对左右说:“不可乱动。这一定不会是全营尽反,必然是那些制造叛变之人,想藉此骚动去惑乱众人而已。”

于是,张辽传令军中,只要不是谋反者就安坐勿动。而张辽则带领亲兵数十人,守立于阵中。情况逐渐稳定下来,不久,在军中查出并擒获了制造动乱的首领,并将其肃清杀死,彻底挫败了军中夜叛。

以前,军营内的夜间谋反经常会让人难辨敌友、逃离求生。曹操曾经遭遇过军中夜叛,导致曹操四千人的军队只剩下五百人。牛辅也曾经遭遇过军中夜叛,导致牛辅在逃离的途中被叛徒所杀。而这一次,张辽识破谋反之计并转败为胜的冷静表现,成为了遏制军中夜叛的处事典范,被《通典》评价为:“张辽审计,立擒贼首,亦同料敌之义”。在明代小说《三国演义》中,张辽击杀太史慈的故事,正是由此事改编而成。

3、战绩惊人

建安二十年(215年),合肥之战,张辽率领八百将士冲击东吴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令东吴军队披靡溃败、闻风丧胆。又率领追兵,大破孙权、甘宁、凌统等人,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 “张辽止啼”成为流传千古的典故。

因此,人们认为张辽是五子良将之首就不奇怪了。

标签:军中 于是 军队 东海 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