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宋史》记载,沈括是多领域的人才,头衔很多:天文学家、地理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化学家、医学家、文学家、音乐家、军事家、外交家、水利专家、兵器专家……但是,在政治上的表现,沈括却令人很失望。
沈括的站队行为始于熙宁年间,或者说始于“王安石变法”时期。
沈括与王安石都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人物,是历史上的奇才。他们在中国历史上做出的贡献非常杰出,大家有目共睹。这两个人都是十一世纪后半期的人物,两个人身上有着不同的优点和闪光处。这两个人合作的非常好,甚至很多人都认为,在历史上让,沈括就是王安石的得力助手或者说是参谋。
这两个人的关系非同一般,互相任性,从不隐瞒,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能做成大事。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四人帮。在四人帮以儒法划线时。沈括与王安石的关系又变成了推行王安石法家路线的重要人物。
王安石那套变法初衷还算不错,但在实施过程中严重走样。以“青苗法”为例,“青苗法”的核心就是把农民向地主借贷变为向国家借贷,这没问题,关键是政策有个死规定,不管你缺不缺钱每年都要向国家贷款两次,利息又高。变法最后变成了刮民脂抽民膏。
在这场变法中,沈括是王安石变法支持者中的骨干。
然而熙宁九年(1076)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沈括马上以三司使的身份向宰相吴充上书,历数新法的种种弊端,赞成朝廷废掉王安石。
对于沈括的这种无情无义、见风使舵的站队行径,同僚们先是诧异,继而不齿,连皇上也看不过眼了,“始恶括之为人”。皇上不高兴,沈括马上被贬,“御史知杂蔡确言括反覆,贬括知宣州”。这次被贬影响了沈括一生的仕途,此后一蹶不振,一贬再贬,最后贬职去了润州。
有人说在早年的时候,王安石和沈括这两个人并不认识,没有什么交情。但是又有人说,王安石曾经替沈括的父亲写过墓志铭,所以这两个人应该是早就认识,并且交情不浅。
对于这个问题,在历史上早就已经无法论证。但是不管怎么说,王安石和沈括这两个人的思想都给后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当然了,王安石的整体思想一直在影响着沈括的整体思想,有一个词语叫做不谋而同,用这个词语来形容这两个人是在合适不过的,两个人的思想见地基本是一致的。
但是如果读过沈周的墓志铭的话,我们就不难看出,其实沈括和王安石这两个人在刚开始的时候并不认识。在墓志铭的开头就已经解释了这个问题,王安石称自己是请过来的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两个人当时确实没有交情,不然沈括就用不着通过“其宗”向王安石“来以请曰”。
其实,沈括不仅在科学人文方面成绩显著,在政治、思想等方面也有不俗的理解,他发现了石油,提出过环保观念,还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只可惜由于晚年的政治斗争,没有得到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