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七月十五鬼节,是宫女一年之中最为紧张和害怕的一天,尤其是到了晚上,则是她们最最害怕的时候。鬼节这天,不仅宫女、太监们不敢大气喘一下,就连皇家也非常的严谨,丝毫马虎不得,生怕被游荡在人世间的鬼魂给盯上。
这里,我们就讲一下宫女鬼节晚上,最害怕的一件事情——睡觉!在大多数人看来,睡觉应该是宫女劳累一天之后,最为期盼、也是最为舒服的时候,为何反倒成了最害怕的事情了呢?
其实不然,这都是因为当天的鬼节氛围和颐和园内的独特环境所造成的。大家都知道,慈禧太后有一个习惯,每年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她就要从皇宫之中搬到颐和园中,就是因为颐和园中环境优美,建筑布局没有那么紧凑,让人有一种放松的感觉。然而,这种松散的建筑布局,到了晚上却给人一种不安全的感觉。
再加上,多年来宫中人口相传的诡异事情,自然会给胆小的宫女一种心灵上的冲击。虽然外界盛传鬼节是恶鬼外出的日子,但毕竟白天人多事多,较为喧闹,心理上还不那么的害怕。而一旦到了晚上,心理上就会很不自然地就害怕了起来,外面有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不由自主地和鬼魂联系到了一起。
除了鬼节独特的氛围和颐和园分散的布局之外,颐和园中园林和池塘、湖泊中的那些昆虫们,不管是有翅膀的、还是没有翅膀的,到了晚上就会向有光的地方跑去。
各种昆虫时不时撞击门窗的声音,总会给宫女原本脆弱的心理,带来一次又一次的冲击。更为可怕的是,颐和园中总会出现一些外面进来的野猫,这些野猫晚上也会到门窗前吃食那些掉落在地上的昆虫。然而,半夜时分,这些野猫又会时不时的嘶叫几声,声音给人一种撕心裂肺的感觉,直摄人心魄。
种种这些,让宫女们晚上都不敢入睡,每当野猫嘶叫和门窗被不知何物撞击的时候,宫女们都会在被窝中紧紧抱在一起,大气都不敢喘。
七月半祭祖节,又称施孤、鬼节、斋孤、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认为七月半是地官诞辰,祈求地官赦罪之日,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将七月半秋尝祭祖节称为“中元节”;佛教中称为“盂兰盆节”。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并且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相沿迄今。
除此之外,让她们不敢入睡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寝室的门,她们不能够从里面插死。原因也很简单——她们还有伙伴在慈禧太后身边值夜班,说不定什么时候回来。
本来怕鬼就已经够人受的了,居然晚上睡觉还不让人插门,鬼才能睡得着呢,鬼知道半夜会有什么东西进入房中来。
虽说颐和园中也有不少太监和护军,但他们也不可能为宫女们专门守夜。所以,七月十五晚上的睡觉,便成为了宫女最为害怕的事情。